[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催眠功能的脑电同频刺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9122.4 | 申请日: | 2015-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557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张王子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鸣沙 |
主分类号: | A61M21/02 | 分类号: | A61M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5 | 代理人: | 齐永红 |
地址: | 100875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催眠 功能 刺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脑电同频刺激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催眠功能的脑电同频刺激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快节奏、高压力、多噪音的城市生活致使越来越多的人难以入眠,进而成为失眠症病人。2002年美国的一项调查发现成年人失眠症的发病率为58%。我国近期调查的结果显示成年人失眠症的发病率和美国大致相同。失眠症严重地折磨患者的身心健康,长期失眠往往伴随其它严重的心理、精神障碍,影响病人的生活和工作的质量,甚至导致病人以自杀为代价摆脱失眠的痛苦。
尽管世界多个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研究失眠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法,但截止目前仍没有理想的治疗手段。临床医生对失眠症病人的治疗以口服化学性药物为主。虽然化学性药物有显效快、短期疗效显著等特点,但长期服用会产生药物依赖和一定的副作用。慢性失眠症的病人不得不终身服药,并不断加大药物剂量以达到原有的治疗效果。俗话说“是药三分毒”,长期服用化学药物加重了患者的心理和精神负担。因此,急待开发非药物性治疗的方法。
连续监测的脑电图显示,和清醒时相比睡眠状态下的脑电波处于全脑同步慢波震荡中。如何诱发出同步慢波震荡的大脑电波,将是物理治疗失眠症的一个重要环节。听觉刺激虽然安全,但人类大脑接收听觉刺激的脑区部位较小,不易把整个大脑的活动同步起来。反之,人类大脑中三分之一的皮层为视觉皮层,几乎同时可被视觉刺激激活。
但目前市场的帮助睡眠的仪器,均采用效率较低的听觉刺激以及副作用大的电、磁刺激,其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直接向脑内输入电、磁来达到干预大脑活动的方式,会引起非预期的效果,严重的可诱发局部和全身癫痫发作,其安全性有待考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催眠功能的脑电同频刺激装置,它具有刺激方式安全可靠,能同时激活多个脑区,催眠效率高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具有催眠功能的脑电同频刺激装置,它包括脑电采集装置以及与脑电采集装置相连的脑电信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刺激控制装置以及与刺激控制装置连接的视觉刺激产生装置、听觉刺激产生装置和电刺激产生装置,所述脑电信号检测装置还包括与刺激控制装置连接的脑电同频信号比较器,脑电信号检测装置上有设置模块。
所述具有催眠功能的脑电同频刺激装置还包括电源模块和开关模块,其中开关模块连接在电源模块和脑电信号检测装置之间。
所述视觉刺激产生装置为3D激光投影装置或全息投影装置,其产生作用于视觉神经,并可被人眼追踪的节律性影像。所述听觉刺激产生装置为双耳扬声器,用于产生节律性音频。所述电刺激产生装置为内置有定位电极的帽子,所述定位电极紧贴人体头部,用于在刺激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向电极所在位置施加电刺激。
优选的是:所述脑电采集装置集成在所述帽子的定位电极上,定位电极紧贴人体头部,通过定位电极采集脑电信号。所述视觉刺激产生装置和听觉刺激产生装置也集成在所述帽子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集成了听觉、视觉刺激,能够最大限度激发脑部慢波同频震荡,提高催眠效率,安全可靠;利用的正常生理视听刺激和眼睛运动诱导睡眠,具体的是基于视觉刺激引导的眼睛运动(快速跳动、匀速跟踪运动)结合同步同频率的听觉刺激诱导睡眠,在辅以电极的微量电流(和视、听刺激同步同频)刺激以帮助视、听刺激达到全脑慢波震荡。通过定位电极的检测定位,对于部分难以被视、听刺激诱导的脑部区域,利用微量电刺激帮助达到全脑慢波震荡。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方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拓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鸣沙,未经张鸣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91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身心减压调节仪
- 下一篇:一种监护室雾化泵管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