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风力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9523.X | 申请日: | 2015-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594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陆新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新田 |
主分类号: | B60L8/00 | 分类号: | B60L8/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孙力坚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力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电动车车头的风力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电动车的车头均带有通风板结构,其作用是提高车头部位的散热效果和减小车辆的运行阻力,由于其不能利用车行进时的风力进行发电,特别对于电动车其电能无法再行进中得到补给,其续航时间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进行研究和设计,提供一种车用风力发电装置,其利用车行进时的风力进行发电,为车提供电能,及时对电动车进行电量补给,延长电动车续航时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车用风力发电装置,包括车头部,车头部包括车头架及装置于车头架上的底板及顶板,车头架的左右侧及前侧分别装置有导流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装置有风机,风机的叶片通过所述导流板的导流作用驱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风机的中心轴的周侧轴向装置有多块安装板,安装板上装置所述叶片。
所述叶片的上端带有偏折向叶片一侧的挡风板,挡风板与叶片间的夹角范围是90°~120°。
所述导流板包括前侧导流板、左侧导流板及右侧导流板,前侧导流板带有朝向车头部正前方的前端导风部及朝向叶片转动方向的后端导风部。
所述前端导风部与后端导风部间带有前导风夹角,所述夹角于车头部从左至右依次增大。
所述左侧导流板带有朝向车头部左前侧方的左前导风部及朝向叶片转动方向的左后导风部;所述右侧导流板带有朝向车头部右前侧方的右前导风部及朝向叶片转动方向的右后导风部。
所述左后导风部弯折成弧形结构,其端部朝向叶片的转动方向。
所述右后导风部与右前导风部带有右导风夹角,所述右导风夹角于车头部从前至后依次减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制造成本低;利用车行进时的风力进行发电储存能量,储存的能量可用于汽车内用电部件使用,或为电瓶车充电等,其具有多功能、对风力的利用率高的特点,延长了电动车的续航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风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导流板于底板上的布置示意图。
图中:1、车头架;2、底板;3、前侧导流板;31、前端导风部;32、后端导风部;4、左侧导流板;41、左前导风部;42、左后导风部;5、风机;51、中心轴;52、叶片;521、挡风板;53、安装板;6、右侧导流板;61、右前导风部;62、右后导风部;7、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车用风力发电装置,包括车头部,车头部包括车头架1及装置于车头架1上的底板2及顶板7,车头架1的左右侧及前侧分别装置有导流板,底板2的上表面装置有风机5,风机5于发电装置(图中未画出)连接;风机5的叶片52通过导流板的导流作用驱动:当车行进时,导流板将车头部前方的气流导向至风机5,带动风机5转动,带动发电装置实现发电功能。
如图3所示,风机5的中心轴51的周侧轴向装置有多块安装板53,安装板53上装置叶片52,叶片52的上端带有偏折向叶片52一侧的挡风板521,挡风板521与叶片52间的夹角范围是90°~120°,挡风板521用于对气流进行阻挡,防止其从叶片52的上方溢出,从而提高气流对叶片52的推动效果;气流对挡风板521带有向上的推力,从而减轻风机5对车头部的压力,减轻车头重量。
如图4所示,导流板包括前侧导流板3、左侧导流板4及右侧导流板6,前侧导流板3带有朝向车头部正前方的前端导风部31及朝向叶片52转动方向的后端导风部32;前端导风部31与后端导风部32间带有前导风夹角,夹角于车头部从左至右依次增大;左侧导流板4带有朝向车头部左前侧方的左前导风部41及朝向叶片52转动方向的左后导风部42;右侧导流板6带有朝向车头部右前侧方的右前导风部61及朝向叶片52转动方向的右后导风部62;左后导风部42弯折成弧形结构,其端部朝向叶片52的转动方向;右后导风部62与右前导风部61带有右导风夹角,右导风夹角于车头部从前至后依次减小。导流板均带有将气流导向至叶片52上并与风机5旋转方向一致(气流导向方向如图4中箭头所示),提高对风机5的推动效果,提高对风力的利用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新田,未经陆新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95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合电动车的控制系统
- 下一篇:多动力源的机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