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牙齿矫正的新型托槽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51127.0 | 申请日: | 2015-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6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赵喜林;陈扬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喜林;陈扬熙 |
主分类号: | A61C7/14 | 分类号: | A61C7/14;A61C7/34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张铂 |
地址: | 610036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牙齿 矫正 新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牙齿矫正的新型托槽。
背景技术
牙颌畸形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牙齿的位置和姿态出现异常,并由此导致咬合关系错乱、面型比例失调。因此正畸矫正过程中有两大任务:第一是调位,即对牙齿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错位的牙齿回归到正常的位置;第二是调姿,即对牙齿的三维姿态进行调整,使得姿态异常的牙齿重新获得正常的三维姿态。以达到正常合的标准,同时改善面型。
只有上下牙弓中每个牙齿的位置和姿态都处于正常状态,上下牙弓之间才可能取得良好的咬合关系。
牙颌畸形的矫治有多种方法,其中固定矫正技术是最主要的矫正手段。在使用固定矫正技术矫正牙颌畸形时,医生是通过矫正弓丝与粘结固定在牙齿上面的正畸托槽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每个牙齿施加相应之矫治力,进而移动每个牙齿至所需的特定位置并对其三维姿态加以控制的。在此矫正过程中,对牙齿的调位和调姿通常是放在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来分别实现的:
(1)调位阶段:该阶段主要完成牙齿的位置调整,即将错位的牙齿移动到正确的位置上去。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此阶段需要托槽槽沟和矫正弓丝之间的余隙尽可能大,这样可以使托槽槽沟和矫正弓丝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从而减低二者之间的摩擦力,如此方可以使得错位的牙齿能够以较短的时间内移动到正常的位置;
(2)调姿阶段:该阶段主要完成对牙齿三维姿态的调整,即对牙齿异常的空间姿态进行矫正使之恢复正常。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此阶段需要托槽槽沟和矫正弓丝之间的余隙尽可能小,这样槽沟与矫正弓丝之间能够实现精密的嵌合,由此在三维方向上方能产生足够的矫正力以对错姿的牙齿进行相应的姿态调整。
由上可知,在调位和调姿的两个阶段,由于要完成的阶段性矫正目标的不同,导致对正畸托槽和矫正弓丝这二者之间的余隙及摩擦力的要求也是完全不同的。调位阶段的要求:余隙大,摩擦力小;调姿阶段的要求:余隙小,摩擦力大。
由于牙齿矫正过程中需要对每个牙齿施加相应之矫治力,进而移动每个牙齿至所需的特定位置并对其三维姿态加以控制,因此正畸托槽的精细结构直接影响到牙齿矫正的效果。现有技术下,临床上使用的正畸托槽,矫正效果有限,矫正周期相对比较长,整体治疗效果 不佳。
正畸托槽的结构设计是调位、调姿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目前国内外市场上使用的正畸托槽按其结构总体可分为:
(1)按槽沟的数目,可分为单槽沟托槽、双槽沟托槽两大类;
(2)按托槽翼的数目,可分为单翼托槽(窄槽沟)、双翼托槽(宽槽沟)两大类;
(3)按矫正弓丝与正畸托槽的连接方式,可分为结扎型托槽和自锁托槽两大类。
通常,临床上使用的双槽沟托槽目的是依靠分别放置在两个槽沟里的两根弓丝,形成力学上的相互搭配,实现对牙齿三维位置的调控。然而现有技术下的双槽沟托槽的两个槽沟彼此距离很近,且都位于整个托槽的中间位置,所以临床使用时,该两个槽沟实际都接近牙齿临床冠中心相对应的位置,因此在效果上与单槽沟托槽(槽沟通常位于整个托槽的中间位置,与牙齿临床冠中心位置相对应)的矫正效果区别不明显。由于牙齿临床冠中心远离位于牙根的牙齿移动阻抗中心(牙的阻抗中心与牙根的几何中心基本上相一致,单根牙阻抗中心在牙长轴上近牙槽嵴端,约为根长的1/2至1/3之间),因此当将托槽粘接定位于此时,无论其是单槽沟或双槽沟托槽的槽沟,距离牙齿移动阻抗中心都有相对较远距离,在牙齿的调姿阶段,难以实现三维方向的有效控制,牙齿咬合及面型改善难以达到治疗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实现牙齿三维方向的有效精确控制,改善牙齿咬合、协调面型比例、同时缩短疗程、效果优良的托槽。
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牙齿矫正的新型托槽,包括底板1,在底板外表面的上下两侧横向设有相互平行的近心主力槽沟2和远心辅助槽沟3,所述近心主力槽沟2和远心辅助槽沟3分别具有横向且相互平行的近心主力槽沟弓丝槽2’和远心辅助槽沟弓丝槽3’,且近心主力槽沟弓丝槽2’至底板的距离大于远心辅助槽沟弓丝槽3’至底板的距离,近心主力槽沟弓丝槽横向中心线与远心辅助槽沟弓丝槽横向中心线的垂直间距为0.086~0.196英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喜林;陈扬熙,未经赵喜林;陈扬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511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