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置预荷电电场的进口喇叭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52584.1 | 申请日: | 2015-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567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高树奎;解标;杨庆校;邵伟;方勇;崔庆康;廖瑜;谈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电冶建车气体净化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3/34 | 分类号: | B03C3/34;B03C3/36;B03C3/76 |
代理公司: | 四川君士达律师事务所 51216 | 代理人: | 芶忠义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埠市经***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置 预荷电 电场 进口 喇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除尘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内置预荷电电场的进口喇叭。
背景技术
进口喇叭是电除尘器的结构组成部分,其构造的作用是保持气流从进气烟道高风速截面到电场低风速截面的过渡。其原始性能上的作用是保证气流进入电场时分布均匀,但是目前的进口喇叭基本没有收尘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预荷电电场的进口喇叭,解决了现有的电除尘器进口喇叭没有收尘功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上板、侧壁板和下斜板组成一个锥形外壳,壳体内部的上板上等距离悬挂有小气流分布板,中气流分布板和大气流分布板,小气流分布板,中气流分布板和大气流分布板上均开有若干孔,保证气流通过,阳极片垂直安装在中气流分布板和大气流分布板上,阴极片垂直安装在小气流分布板和中气流分布板上,阳极片和阴极片顺气流方向安装,阳极电磁振打装置安装在上板的上方,阳极电磁振打装置外安装有封闭箱,阳极电磁振打装置连接安装在壳体内部的阳极振打杆,将振打力传递到阳极片上,通过振打, 阳极片所收集的灰被振落入下斜板上,并沿下斜板流入外部的灰斗中,阴极电磁振打装置安装在上板的上方,阴极电磁振打装置连接安装在壳体内部的阴极振打绝缘棒,通过振打,阴极片所收集的灰被振落入下斜板上,并沿下斜板流入外部的灰斗中。
进一步,所述小气流分布板,中气流分布板和大气流分布板的下端距下斜板距离不小于100mm,保证电场所收集的灰可以通畅地顺着下斜板流入灰斗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电场分布于小气流分布板与大气流分布板之间的喇叭口内部空间,用于设置收尘功能更强大的电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置预荷电电场的进口喇叭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板,2.侧壁板,3.下斜板,4.小气流分布板,5.中气流分布板,6.大气流分布板,7.阳极片,8.阴极片,9.阳极电磁振打装置,10.封闭箱,11.阳极振打杆,12.阴极电磁振打装置,13.阴极振打绝缘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由上板1、侧壁板2和下斜板3组成一个锥形外壳,壳体内部的上板1上等距离悬挂有小气流分布板4,中气流分布板5和大气流分布板6,小气流分布板4,中气流分布板5和大气流分布板6上均开有若干孔,保证气流通过,小气流分布板4, 中气流分布板5和大气流分布板6的下端距下斜板3距离不小于100mm,保证电场所收集的灰可以通畅地顺着下斜板3流入灰斗中,阳极片7垂直安装在中气流分布板5和大气流分布板6上,阴极片8垂直安装在小气流分布板4和中气流分布板5上,阳极片7和阴极片8顺气流方向安装,阳极电磁振打装置9安装在上板1的上方,阳极电磁振打装置5外安装有封闭箱10,阳极电磁振打装置9连接安装在壳体内部的阳极振打杆11,将振打力传递到阳极片7上,通过振打,阳极片7所收集的灰被振落入下斜板3上,并沿下斜板3流入外部的灰斗中。阴极电磁振打装置12安装在上板1的上方,阴极电磁振打装置12连接安装在壳体内部的阴极振打绝缘棒13,通过振打,阴极片7所收集的灰被振落入下斜板3上,并沿下斜板3流入外部的灰斗中;本实用新型的内置预荷电电场型进口喇叭安装时,进口端一般设膨胀节与烟道相连,出口与电场壳体相焊接。阳极片7和阴极片8通过电线连接外部的电源,开启电源在喇叭内形成电场,将进入喇叭内的灰尘吸附后,电磁振打装置通过振打将灰尘打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还在于在不增加阻力的情况下,合理利用电除尘器进口喇叭空间,在其内设置预荷电电场,在保证气流均匀进入电场的同时,对粉尘进行荷电、凝并、起到一级预收尘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电冶建车气体净化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电冶建车气体净化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525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造雾设备
- 下一篇:一种新型便携式空气净化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