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53443.1 | 申请日: | 2015-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143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治文;刘玉涛;王孝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地质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32 | 分类号: | G01B2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940 上海市虹***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化 变形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现实世界中的许多灾害的发生与变形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例如地震、溃坝、滑坡以及桥梁的垮塌等等,都是典型的变形破坏现象,变形监测研究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目前,变形监测正向多门学科交叉联合的边缘学科方向发展,成为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合作研究的领域,已有的研究工作涉及到地壳形变、滑坡、大坝、桥梁、隧道、高层建筑、结构工程及矿区地面变形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变形监测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于变形监测技术在自动化程度、观测精度、工作稳定性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提供一种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其中,包括观测站,计算机控制系统,预警装置,多个分布在变形区域外的基准点和多个分布在变形区域内的变形监测点,所述计算机控制系统连接所述观测站、所述预警装置,所述基准点上设有对准所述观测站的第一单棱镜和第一强制对中装置,所述第一单棱镜卡设在所述第一强制对中装置上,所述变形监测点上设有对准所述观测站的第二单棱镜和第二强制对中装置,所述第二单棱镜卡设在所述第二强制对中装置上。
上述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其中,所述观测站采用全站仪。
上述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其中,所述全站仪建在基岩基础的强制对中观测墩上。
上述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其中,所述计算机控制系统与所述全站仪的近距离通讯采用电缆通讯,远距离通讯则采用光缆并配备信号增强器通讯;所述全站仪采用蓄电池作为外接电源。
上述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单棱镜和所述第二单棱镜均为圆形棱镜。
上述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其中,所述计算机控制系统通过GPRS无线通信网络连接所述预警装置。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观测速度快、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通讯方式多样,工作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的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看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包括观测站1,计算机控制系统2,预警装置3,多个分布在变形区域0外的基准点4和多个分布在变形区域0内的变形监测点5,计算机控制系统2连接观测站1、预警装置3,基准点4上设有对准观测站1的第一单棱镜41和第一强制对中装置42,第一单棱镜41卡设在带有卡口的第一强制对中装置42上,变形监测点5上设有对准观测站1的第二单棱镜51和第二强制对中装置52,第二单棱镜51卡设在带有卡口的第二强制对中装置52上。第一单棱镜41和第二单棱镜51均可采用圆形棱镜,计算机控制系统2负责从观测、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到发出警报等一系列的操作过程,可以通过GPRS无线通信网络等方式连接预警装置3。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观测站1采用自动化全站仪,选择自动变形监测系统观测站位置,必须保证测站位置稳定,安全,要注意防潮,保温。如果变形区域较小,可以在变形区域0外,建在基岩基础的强制对中观测墩上来保证自动化全站仪的稳定性; 如果变形区域0狭长,不能达到限差的要求,为了使所有目标点与全站仪的距离均在设置观测范围内,那么观测站1也可以建在变形区域0内,并在数据处理时选择适当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改正。
计算机控制系统2与全站仪的近距离通讯采用电缆通讯,远距离通讯则采用光缆并配备大功率信号增强器通讯,近距离通讯一般为20米以内。全站仪采用蓄电池作为外接电源,来保证全天候变形监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地质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海洋地质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534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