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挖孔桩超重钢筋笼人工下放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56785.9 | 申请日: | 2015-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26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星;王尔;程秋明;汪远翱;蒋婉;朱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6 | 分类号: | E02D5/36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李鹏;王敏锋 |
地址: | 4388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挖孔桩 超重 钢筋 人工 下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行业中桩基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挖孔桩超重钢筋笼人工下放的装置,适用于挖孔桩的钢筋笼在施工现场人工绑扎并下放。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钢筋笼一般是在工厂或现场绑扎完成后,再由起重设备吊起并下放安装在桩基内。但是在实际施工时,经常会出现现场无法停放起重设备,或起重设备的吊装范围无法覆盖到所有的桩基位置等而不能或难以下放钢筋笼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挖孔桩超重钢筋笼人工下放的装置,解决了建筑施工现场起重设备无法放下钢筋笼的情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挖孔桩超重钢筋笼人工下放的装置,包括尼龙绳,还包括两根并行设置的承压管和两根并行设置的连接管,承压管和连接管垂直固定构成方框架,还包括设置在钢筋笼底部的U型卡槽,尼龙绳一端固定在其中一个承压管上,另外一端穿过U型卡槽后缠绕在另外一根承压管上,尼龙绳缠绕后多余的尾部打活结固定在承压管的端部。
如上所述的尼龙绳为并行的两条尼龙绳,U型卡槽为四个且两两对称设置在钢筋笼底部,其中一根尼龙绳穿过两个U型卡槽,另外一根尼龙绳穿过另外两个U型卡槽。
如上所述的两根并行设置的承压管的两端均设置有套筒,连接管两端分别插入套筒中。
相邻的2个U型卡槽之间焊接有U型卡槽加固钢筋。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1)解决了起重设备的吊装范围难以覆盖桩基位置、起重机械难以到位、挖孔桩上空受内支撑梁阻碍等而不能或难以下放钢筋笼的问题。
(2)钢筋笼在基坑洞口竖向绑扎,对钢筋笼的堆场现场环境要求低。
(3)方框架和U型卡槽的制作简单,配合尼龙绳下放的操作方便。
(4)仅需两名工人就能完成钢筋笼的制作和下放,降低了工程成本。
(5)采用四点控制钢筋笼的位置,下放时省力又能保证钢筋笼的平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安装平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置安装立面图。
图3是使用装置在钢筋笼下放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4是钢筋笼下部尼龙绳穿过U型卡槽的结构图。
图中:1:钢筋混凝土护壁;2:承压管:3:连接管;4:套筒:5:尼龙绳:6:U型卡槽;7:第一道加劲箍;8:钢筋笼纵向主筋;9:钢筋笼螺旋箍筋;10:U型卡槽加固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挖孔桩超重钢筋笼人工下放的装置,该装置的结构如图3所示:两根承压管2和两根连接管3通过四个套筒4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方框架,置于桩基钢筋混凝土护壁1上面;四个U型卡槽6对称焊接在钢筋笼第一道加强箍筋7,U型卡槽6的一侧与钢筋笼纵向主筋8焊接在一起,并且在较临近的U型卡槽6上面加焊一根U型卡槽加固钢筋10;两根尼龙绳5分别穿过两个U型卡槽6,一端固定在一根承压管2上,另一端通过活结固定在另一根承压管2上。
所述的承压管2和连接管3都采用直径83mm的钢管,其中承压管2长度要大于钢筋混凝土护壁1的直径,连接管3长度略小于钢筋混凝土护壁1的直径。
所述的四个套管4都采用101套管,将套管4口径切割成圆弧并对称焊接在承压管2上,再将连接管3插入套管4内。套管4的位置以连接管3正好置于钢筋混凝土护壁1壁上为准,连接管3的长度以使得承压管2刚刚进入洞口为准。最后把钢管方框架置于钢筋混凝土护壁1之上。
所述四个U型卡槽6均由光圆钢筋通过钢筋折弯机弯折而成。U型卡槽6的宽度要略宽于尼龙绳,深度达到8cm,使得尼龙绳5能在U型卡槽6内顺利滑动且不脱离U型卡槽6。根据钢筋笼纵向主筋8的位置,将制作好的四个U型卡槽6垂直对称焊接在钢筋笼的第一道加劲箍7下面,并将U型卡槽6的一侧焊接在钢筋笼纵向主筋8上,再在相邻近的两个U型卡槽6上加焊一根U型卡槽加固钢筋10,U型卡槽6的开口朝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567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