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采血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57146.4 | 申请日: | 2015-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421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黄燎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燎源 |
主分类号: | A61B5/154 | 分类号: | A61B5/1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302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血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血管,具体是一种医用采血管。
背景技术
血液标本的检测是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的常规技术手段,用于体外诊断的血液标本主要分为动脉血和静脉血,由于不同检测指标所使用检测仪器的差异,静脉血液标本按照用途又被分为血清、血浆和全血三类。血清标本的获得传统上主要是通过离心分离的途径,血液离体以后经过一个自然凝固或促凝剂催化凝固的过程以后,通过离心机在达到一定离心力的条件下分离出血清。一般在进行血清检验时,都是采血之后通过离心机离心进行分离,这样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如果离心条件掌握不当可能会形成溶血,或者离心过程中引起采集容器的破损,导致标本渗漏或完全损坏,另外由于现在人生活不健康,部分现代人的血液浓度偏高,在给这类人抽血时,常会遇到抽不到血的问题,虽然常见才真空采血管中已经加入了抗凝剂,但是对于血液浓度较高的病人,在血液尚未进入采血管时,便已经在采血的软管内凝结,无法顺利采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采血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采血管,包括采血外管、采血内管、促凝剂层、滤芯、缓冲片、过滤膜、出液口、胶塞、连接管、采血软管、抗凝液、采血针头、手捏柄、取血管和密封膜,所述采血外管内部设有采血内管,采血内管内壁上设有促凝剂层,采血内管下侧设有滤芯,滤芯上侧设有缓冲片,滤芯下侧设有过滤膜,过滤膜下侧设有出液口;所述采血外管上侧设有胶塞,所述胶塞又天然橡胶材料制成,胶塞上设有连接管,连接管穿过胶塞,一端位于采血外管内部,另一端与采血软管连接,采血软管中设有抗凝液,所述采血软管连接采血针头,采血针头上设有手捏柄;所述采血外管中设有取血管,取血管一端伸出采血外管外部并穿过采血内管和胶塞,取血管中上端部分设有密封膜。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采血外管为透明玻璃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促凝剂层为由凝血酶、二氧化硅、白陶土、硅酸盐合成的复合物。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片上设有一层涂布的促凝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膜为微孔滤膜。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抗凝液为柠檬酸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血时,血液进入采血内管中,促凝剂层使血液凝集,经过缓冲片、滤芯、过滤膜的过滤之后进行血清和血浆的分离,血清经过出液口进入采血外管中,便于医护人员对血浆和血清的分开检验,无需经过离心机的离心分离,且分离效果好,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抗凝液有助于抽取浓度高的血液,防止血液在采血软管内凝固,医护人员采不到血的情况,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液态的抗凝剂也比抗凝涂层的抗凝效果好,见效快;当需要取出采血管内部的血清时,只需将取血管中的密封膜戳破,在取血管上连接吸取器械即可,无需使用针头等辅助器械伸入采血管中,避免了在取用血清时造成的血液飞溅,方便医护人员取出采血外管中底部的血清,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医用采血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燎源,未经黄燎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571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墓地光伏支架
- 下一篇:微型动态血糖仪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