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除毛坯加工后残余飞边毛刺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57403.4 | 申请日: | 2015-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91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周亚男;张小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乔治费歇尔汽车产品(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31/00 | 分类号: | B22D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除 毛坯 加工 残余 毛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毛坯加工过程中消除毛坯加工后残余飞边毛刺的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当毛坯成型后需要对其进行加工,以满足装配要求;加工完之后加工面周围会产生飞边毛刺。对于出现的飞边毛刺,工厂有一道消除飞边毛刺的工序。在对毛坯加工的过程中由于金属材料的延展性使得加工完之后,在加工面周围会产生飞边毛刺,为此加工厂有一道工序(在加工面周围加工出一圈斜角)用来消除飞边毛刺。针对原有毛坯需要加工的表面周围是近似直角的结构,消除飞边毛刺的工序使得加工成本增加,降低效率,增加生产人员工作强度,同时增加粉尘和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诣在提供了一种能够在毛坯加工过程中消除飞边毛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消除毛坯加工后残余飞边毛刺的结构,包括毛坯,位于毛坯需要加工处的边缘设置有倾斜平面,所述倾斜平面的深度超过毛坯加工余量,与成型毛坯直接相交。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结构进行改进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效率,降低了生产 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一般产品的加工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的加工面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毛坯;2、成型毛坯;3、毛坯加工余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毛坯1的加工面为近似直角的结构,该毛坯1放置在工作台上。加工时对加工面进行处理,加工的深度根据具体的毛坯加工余量确定,不会超过毛坯加工余量的深度。在实际中,加工完之后加工面周围会产生飞边毛刺需要后续处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毛坯的加工面进行了改进,防止其加工后出现飞边毛刺的问题。具体如下:
在图2所示中可以看出毛坯1的加工面为斜角平面,该斜角平面的末端位于成型毛坯2内,从而保证斜角平面的深度超过毛坯加工余量3。具体斜角平面的形成直接由模具成形,在实际加工中所述倾斜平面的角度α的范围是30度-60度,最佳角度为45度。该模具在原有的产品模具进行修理即可实现(具有在产品模具上和铸件毛坯需要加工的面对应的面周围倒一圈斜角)。由于斜角平面的深度超过毛坯加工余量3,毛坯进行加工过程中毛坯边缘的飞边毛刺会被直接去除,从而不需要进行后续处理,减少了一道工序,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效率,降低了生产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噪音。
本使用新型对原有的直角结构进行优化,在需要加工的表面周围设计一种斜角的结构,斜角的长度超过铸件毛坯的加工余量,使得加工完之后斜角仍然存在。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该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乔治费歇尔汽车产品(昆山)有限公司,未经乔治费歇尔汽车产品(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574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球磨铸铁管承口残砂自动清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蓄电池汇流排的铸焊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