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栓整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57861.8 | 申请日: | 2015-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21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白彬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7/16 | 分类号: | B23Q7/16;B23P1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袁文婷;陈英俊 |
地址: | 261031 山东省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成品或半成品加工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螺栓整列装置。
背景技术
工厂或车间内螺栓的来料多为袋装散料,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螺栓整齐排列送至指定位置,以便机械手抓取或螺栓安装。
目前,螺栓整列的自动化方案多为料盘振动上料整列,该过程对振动上料器的设计要求高,且现有的上料器难以区分螺栓结构的前后方向。
此外,在通过螺丝整列机对螺栓进行整列时,螺丝在滚筒内运动落斗,通过调整螺丝整列机震动强度改变螺丝整列的工作速度,整体结构复杂,运作成本较高。
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能实现螺栓二次整列的装置,以确保螺栓方向一致,并降低振动上料器的设计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螺栓整列装置,以解决现有螺栓整列装置结构复杂,难以区分螺栓前后方向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栓整列装置,包括定向板、位于定向板下方的过渡块以及位于过渡块下方的导向块;其中,在定向板上设置有对称结构的定向槽,定向槽的形状与螺栓的形状相适配;在过渡块上设置有倒圆台形通孔;在导向块上设置有圆柱形通孔;螺栓横向通过定位板上的定向槽进入过渡块的倒圆台形通孔内,并在通过过渡块后进入圆柱形通孔,在圆柱形通孔内竖直下落。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定向板与过渡块通过螺钉或者胶粘固定连接;过渡块与导向块通过螺钉或者胶粘固定连接。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过渡块的倒圆台形通孔的最小直径与导向块的圆柱形通孔的直径相等。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导向块的圆柱形通孔的直径等于螺栓的最大直径。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导向块设置在收取螺栓的工装上或放置在需要安装螺栓的位置。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螺栓横向通过定位板上的定向槽后,呈趋于竖直的倾斜状态进入过渡块内。
从上面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螺栓整列装置,通过设置有一定形状定向槽的定位板及过渡块,实现螺栓自身方向的调整,确保其方向的一致性。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螺栓整列装置,只需振动上料器将螺栓水平送出即可,大大降低振动上料器的设计难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及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栓整列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栓整列装置第一俯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栓整列装置第二俯视图;
图5-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栓通过定向板时的第一剖面图;
图5-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栓调整方向时的第一剖面图;
图5-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栓通过过渡块时的第一剖面图;
图5-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栓通过导向块时的第一剖面图;
图6-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栓通过定向板时的第二剖面图;
图6-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栓调整方向时的第二剖面图;
图6-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栓通过过渡块时的第二剖面图;
图6-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栓通过导向块时的第二剖面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螺栓1、定向板2、过渡块3、导向块4、定向槽5。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栓整列装置,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栓整列装置剖面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栓整列装置包括定向板2、位于定向板下方的过渡块3以及位于过渡块下方的导向块4;其中,在定向板2上设置有对称结构的定向槽5,定向槽5的形状与螺栓的形状相适配;在过渡块3上设置有倒圆台形通孔;在导向块4上设置有圆柱形通孔;螺栓横向通过定位板2上的定向槽5进入过渡块上的倒圆台形通孔内,并在通过过渡块3后进入圆柱形通孔,在圆柱形通孔内竖直下落,即螺栓通过过渡块3和导向块4调整自身的下落方向,并呈竖直状态从导向块4内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578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