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止水带钢保护罩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58859.2 | 申请日: | 2015-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29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陈鸿;陈正杰;青二春;奚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29/073 | 分类号: | E02D29/073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郝瑞刚 |
地址: | 20023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止水 带钢 护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建筑及交通运输工程中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止水带钢保护罩。
背景技术
沉管管节浮运过程中,靠近管节顶端的GINA止水带容易被水面尖锐漂浮物刺伤划破,因此现有技术中提出了管节对接前临时保护GINA止水带的保护罩。我国沉管隧道施工常用的GINA止水带的保护罩有多种形式,第一种为钢木混合结构,该种结构采用钢管框架作为受力骨架,在GINA止水带保护范围安装木面板,并将木面板固定在钢管框架上。该种保护罩多为整体式,不考虑重复使用。此外,由于木板在长期浸泡后容易变形、损坏,特别是处于海水环境情况更甚,需经常更换。第二种为单块组装式保护罩钢结构,该种结构包括多块弧形钢罩体,罩体的外部焊接有吊耳,吊耳上设有螺栓连接的角板;相邻两块弧形罩体之间焊接(点焊)有弧形连接套,其内弧面与弧形罩体的外弧面相贴合;连接角板与沉管端钢壳的翼缘板焊接;其中,每块弧形罩体上至少设有两个吊耳。该种保护罩的缺点是加工复杂、精度高,且由于钢结构整体点焊在一起,现场拆除时存在一定困难,还需避免对GINA止水带产生损伤,花费时间也较长。
有鉴于此,亟待提出一种耐浸泡寿命长、安装拆除方便快捷、可重复使用的止水带钢保护罩。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耐浸泡寿命长、拆装方便快捷、可重复使用的止水带钢保护罩。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止水带钢保护罩,包括薄钢板以及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组成的L型钢管骨架;所述第一钢管位于水平方向,且一端与沉管管节顶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钢管连接;所述第二钢管和止水带之间保持安全距离;所述L型钢管骨架上铺设有薄钢板。
优选地,所述薄钢板密贴焊接于所述L型钢管骨架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钢管通过螺栓与沉管管节顶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螺栓为预埋地脚螺栓。
优选地,所述薄钢板上靠近止水带的内表面粘贴缓冲板且边沿为倒圆角形式。
优选地,所述缓冲板为海绵橡胶板。
优选地,所述L型钢管骨架的端部设置有防水结构。
优选地,所有所述薄钢板和L型钢管骨架的外表面涂有防腐蚀涂层。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止水带钢保护罩,由于整体采用钢结构,因此耐浸泡、使用寿命长;此外,受力骨架为钢管组成的L型钢管骨架,在所述L型钢管骨架上铺设薄钢板以避免水面尖锐漂浮物刺伤划破止水带,其拆装方便快捷;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止水带钢保护罩可以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止水带钢保护罩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L型钢管骨架;2、薄钢板;3、预埋地脚螺栓;4、连接螺母、垫圈;5、海绵橡胶板;6、封头钢板;7、端钢壳;8、沉管管节顶板;9、GINA止水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施例以与端钢壳7连接的GINA止水带9为例进行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保护罩还可以适用于其他操作环境类似的止水带。
干坞进水、管节起浮以及移动等过程中,为避免水面尖锐漂浮物刺伤划破GINA止水带9,在靠近管节顶端的GINA止水带9上侧和外侧设置GINA止水带9保护罩。该保护罩保护范围一般为沉管管节顶板8的顶面以下1.2m左右深度也即管节漂浮时水面下1m左右范围的GINA止水带9。在管节就位沉放前,则需要拆除该GINA止水带9保护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未经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588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复合增亮光栅
- 下一篇:一种升降机基础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