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取罐旋转式双密封排渣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59543.5 | 申请日: | 2015-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560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孙春毅;陈惠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纽威晨创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1/02 | 分类号: | B01D11/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天力专利事务所 42208 | 代理人: | 吴晓颖 |
地址: | 430206 湖北省武汉市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取 旋转 密封 排渣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提取物质有效成分的提取罐,具体涉及一种提取罐旋转式双密封排渣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提取罐排渣门是两点锁紧的搭钩式、充气密封、双螺旋式的旋转门,其存在以下缺点:1.搭钩式排渣门,机构复杂,加工繁琐,锁紧力作用点少,造成受力不均,易造成泄漏脱钩;2.充气式旋转门,由于密封圈与密封槽配合加工误差难掌握,容易造成提取罐内有泄漏现象,危险性增加;3.双螺旋排渣门是外圈与下法兰接触处均需螺旋面加工,装配精度要求高,若产生一定误差,在工作中易造成卡齿现象。除此之外,现有旋转式排渣门都采用平面密封,由于下法兰与底盖的焊接容易使法兰变形,容易造成提取罐易泄露。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双密封式外圈旋转排渣门,其机构更加简化,能有效提高装置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提取罐旋转式双密封排渣门,包括位于罐体下部的壳体法兰、底盖、底盖下法兰、套设于壳体法兰和底盖下法兰外部的外圈、旋转锁紧气缸、O形密封圈、矩形密封圈,所述旋转锁紧气缸通过旋转气缸支架固定于罐体上,所述旋转锁紧气缸通过转动耳块与外圈相连, 所述底盖下法兰为锥形带齿法兰,齿下端镶有楔形块,所述外圈上与契形块相对处设有滚轴,所述壳体法兰为双密封槽结构,壳体法兰与锥形带齿法兰上平面相对处设有矩形密封圈,壳体法兰与锥形带齿法兰的锥面相对处设有O形密封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盖与启闭气缸相连,根据底盖的大小可以选择一或两个启闭气缸。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圈上与壳体法兰相对处设有滚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圈上布置有两或三个旋转锁紧气缸。
本实用新型提取罐旋转式双密封排渣门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是:采用旋转锁紧机构,简化了排渣门装置;多齿受力,使排渣门受力均匀,使用平面和锥面双重密封,并且矩形密封圈带有平面定位功能,提高了装置的密封性能,使得装置更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3是图1中I处放大图。
图中,1-启闭气缸、2-启闭吊耳、3-滚轴、4-壳体法兰、5-楔形块、6-底盖、7-锥形带齿法兰、8- O形密封圈、9-矩形密封圈、10-外圈、11-旋转锁紧气缸、12-转动耳块、13-旋转气缸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提取罐旋转式双密封排渣门,包括启闭气缸1、启闭吊耳2、位于罐体下部的壳体法兰4、底盖6、底盖下法兰、套设于壳体法兰4和底盖下法兰外部的外圈10、旋转锁紧气缸11、O形密封圈8、矩形密封圈9,所述底盖6与两个启闭气缸1相连,用于开启排渣门。所述旋转锁紧气缸11通过旋转气缸支架13固定于罐体上,所述旋转锁紧气缸11通过转动耳块12与外圈10相连, 所述底盖下法兰为锥形带齿法兰7,齿下端镶有楔形块5,所述外圈10的上端和下端都带有滚轴3,外圈10上与契形块5相对处设有滚轴3,外圈10上与壳体法兰4相对处设有滚轴3。所述壳体法兰4为双密封槽结构,壳体法兰4与锥形带齿法兰7上平面相对处设有矩形密封圈9,壳体法兰4与锥形带齿法兰7的锥面相对处设有O形密封圈8。
在本实施例中,外圈10上布置有三个旋转锁紧气缸11,三个旋转锁紧气缸11用于推动或拉动外圈10,使外圈10旋转,利用滚轴3在楔形块5上由低处向高处运动,使锥形带齿法兰7上平面部位压紧矩形密封圈9,锥形带齿法兰7锥面压紧O形密封圈8,从而锁紧密封排渣门,通过双重密封有效保障了提取罐安全不泄露。
进一步方案是:将外圈10与锥形带齿法兰7按一定角度装配,使底盖6在开启时进出自如。由启闭气缸1关闭排渣门,使锥形带齿法兰7上平面与矩形密封圈9接触,锥形带齿法兰7锥面与0形密封圈8接触,再由三个旋转锁紧气缸11推动外圈10旋转,使外圈10下端的滚轴3与锥形带齿法兰7下面的楔形块5接触,随外圈10的旋转底盖6上升,达到锁紧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纽威晨创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纽威晨创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595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于出料的提取罐
- 下一篇:大型汽油装卸场油气加压的冷凝加吸附式油气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