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烟用杯状陶瓷加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59626.4 | 申请日: | 2015-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983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江;王仁学;邓小军;王鹏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江 |
主分类号: | H05B3/02 | 分类号: | H05B3/02;H05B3/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9080 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烟用杯状 陶瓷 加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加热器,特别是适用于电子烟和香薰的陶瓷加热器。
背景技术
陶瓷加热具有环保、安全,传热快等特点,可应用于各类加热器具中。现有技术的电子烟和香薰用的加热器,一般采用发热管,安全性不高,为了放触电,必须进行电绝缘隔离处理,造成结构复杂。同时,现有技术的电子烟只有一组加热线路,不能满足不同的加热功率或加热、温度反馈控制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针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安全环保、结构简单、具有双功率加热线路的电子烟用杯状陶瓷加热器 。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子烟用杯状陶瓷加热器 ,包括一管状的支撑陶瓷层、印刷在所述支撑陶瓷层上的发热电阻层及电极引出线及最内侧的氧化铝保护层,还包括设在所述电子烟用杯状陶瓷加热器的管内壁的一底部氧化铝陶瓷发热圆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在所述电子烟用杯状陶瓷加热器的管内的3个电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3个电极包括一所述电子烟用杯状陶瓷加热器管壁上的第一发热线路的第一电极、一所述底部氧化铝陶瓷发热圆盘上的第二发热线路的第二电极,及一第一发热线路和第二发热线路的公用电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公用电极设在管内壁上,所述第二电极设在所述底部氧化铝陶瓷发热圆盘平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设在管内壁上,所述公用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设在所述底部氧化铝陶瓷发热圆盘平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在所述电子烟用杯状陶瓷加热器的管内壁上的2个电极,所述电子烟用杯状陶瓷加热器管壁上的第一发热线路和底部氧化铝陶瓷发热圆盘上的第二发热线路共用所述2个电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发热线路和第二发热线路采用串联或并联形式。
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烟用杯状陶瓷加热器,在管壁和底部分别设有与氧化铝陶瓷高温共烧的线路,有3个电极或共用的2个电极,能满足双功率加热或加热、温度反馈控制线路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烟用杯状陶瓷加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氧化铝陶瓷层;20--发热电阻层;30--绝缘内层;40--底部发热圆盘;50--电极;51--第一功率电极;52--公用电极;53--第二功率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烟用杯状陶瓷加热器结构图,该杯状陶瓷加热器包括氧化铝陶瓷层10卷成的筒状支撑管体,及通过丝网印刷在氧化铝陶瓷层10上的发热电阻层20及绝缘内层30,绝缘内层优选氧化铝陶瓷,还有设在筒状支撑管体内壁上的底部发热圆盘40。该加热器设有两组加热线路,其中第一组发热线路设在筒状支撑管壁内,第二组发热线路设在底部发热圆盘40上,相应地,设有3个电极50,其中第一功率电极51为第一组发热线路引出,第二功率电极53为第二组发热线路引出,公用电极52为两组发热线路的公用电极。
3个电极50,可以第一功率电极51和公用电极52设在管内壁周面上,第二功率电极53设在底部发热圆盘40的平面上;亦可以,第一功率电极51设在管内壁周面上,第二功率电极53和公用电极52设在底部发热圆盘40的平面上。
作为改进或变形,三个电极50都可以设在管内壁圆周上或底部发热圆盘40的平面上,这些只需对应线路设计、通孔印刷浆料和/或焊线电连接等本技术领域的惯用手段即可实现,这些都后不例外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作为进一步改进或变形,第一组发热线路和两组发热线路的两个电极可以进行并联或串联后,只对外引出2个电极。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江,未经王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596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热织物
- 下一篇:一种用于移动通讯的智能移动终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