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智能跳远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59846.7 | 申请日: | 2015-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75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裴晓芳;刘威风;韩敏;马杰;鲍登森;吴静;许文涛;邹晓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A63B71/06 | 分类号: | A63B71/06;G01B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004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智能 跳远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跳远测量装置,特别是一种便携式智能跳远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立定跳远是体能锻炼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作用是增强腹部肌肉的力量。随着中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颁布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开发智能化体质测试系统用于测试大中小学生的身体状况已成为当务之急。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立定跳远的正确做法如下:跳时两腿稍分,膝微屈,身体前倾,然后两臂自然前后预摆两次,两腿随着屈伸,当两臂从后向前上方做有力摆动时,两脚用前脚掌迅速蹬地,膝关节充分蹬直同时展髋向前跳起,身体尽量前送,身体在空间成一斜线,过最高点后屈膝、收腹、小腿前伸,两臂自上向下向后摆,落地时脚跟先着地,落地后屈膝缓冲,上体前倾。目前主流立定跳远测量方案主要分为超声波法、光电检测法和测量毯法。
超声波法测量跳远距离,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测试者脚后跟上贴的一片镀铬不干胶塑料薄膜和置于起跳线后的超声波测距仪来获得测试者跳远距离,但是由于超声波易受温度以及大地磁场的影响,测试结果不稳定。光电检测法利用光电接收结果判断跳远距离,该系统结构复杂,不易携带,功耗较高。测量毯法利用铺有导电橡胶条的测量毯获得测量距离,由于导电橡胶条易损耗,实测误差较大,测试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设计合理、携带方便、功耗低,测量精度高,能液晶显示测试者成绩并具有语音提示和成绩播报功能的一种便携式智能跳远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便携式智能跳远测量装置,包括用于测量测试者跳远信息的测量装置以及处理运算该测试装置发送的跳远信息的主控机,测量装置包括围成有测试区域的U型管以及安装在U型管内用于测量测试区域内测试者跳远信息的测试系统,U型管由多根以可折叠的方式组配连接的单元U型管构成;主控机设有与测试系统信号相连的主控系统,主控系统包括安装在主控机操作面板上的显示模块、按键模块和射频识别模块以及安装在主控机内的主单片机控制模块、主无线收发模块和语音模块。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主控机配设有操控台架,操控台架由底座、支撑杆和操作台相配组装构成;主控机固定安装在操作台上,该主控机设有为主控系统和测试系统提供电力的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为采用USB接口的可充电锂电池。
上述的底座为具有四条能增强美感的凹弧边结构的四边形底座,该底座的下方安装有四个支撑脚轮,支撑杆为纵向固定安装在底座中心的一根断面为多边形、四方形或圆形的支撑柱,操作台固定设置在支撑杆的顶端,并且该操作台与水平面间形成有仰角。
上述的仰角为10度至30度。
上述的测试系统由从单片机控制模块、38kHz红外光产生模块、红外收发电路构成的起跳检测模块和光电距离检测模块以及从无线收发模块组成;38kHz红外光产生模块、起跳检测模块、光电距离检测模块和从无线收发模块均与从单片机控制模块线路相连接。
上述的无线收发模块、语音模块、显示模块、按键模块和射频识别模块均与主单片机控制模块线路相连接。
上述的测试区域包括有起跳区和测量区;构成起跳区的U型管上和构成测量区的U型管上均安装有方便数据线连接或电源线连接的连接器。
上述的光电距离检测模块在测试区域的U型管上以间隔为1cm间距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测量装置包括围成有测试区域的U型管以及安装在U型管内用于测量测试区域内测试者跳远信息的测试系统,U型管由多根以可折叠的方式组配连接的单元U型管构成;主控机设有与测试系统信号相连的主控系统。本实用新型采用高密度分布的光电距离检测模块实现了高精度跳远距离的测量,具有非接触、响应快、体积小,价格便宜等优点,并能利用无线收发模块实现主从单片机控制模块的信息交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控系统的工作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测试系统的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工作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598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排球垫球助学器具
- 下一篇:攀岩组合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