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变视角硬性立体内窥镜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62345.4 | 申请日: | 2015-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62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郑红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普世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张长站;张小娟 |
主分类号: | A61B1/05 | 分类号: | A61B1/05;A61B1/012;A61B1/07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王秀奎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变 视角 硬性 立体 内窥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硬性内窥镜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变视角硬性立体内窥镜。
背景技术
内窥镜是一个配备有灯光的管子,内窥镜可以经人体的天然孔道,或者是经手术做的小切口进入人体内。
最初的内窥镜是用硬质管做成的,发明于100多年前。虽然它们逐渐有所改进,但仍然未能被广泛使用。后来,在20世纪50年代内窥镜用软质管制作,因而能在人体内的拐角处轻易地弯曲。在1965年,哈罗德·霍普金斯在内窥镜上安装了柱状透镜,使视野更为清楚,今天的内窥镜通常有两个玻璃纤维管,光通过其中之一进入体内,医生通过另一个管或通过一个摄像机来进行观察,有些内窥镜甚至还有微型集成电路传感器,将所观察到的信息反馈给计算机。
硬性内窥镜随着科技创新,在医学领域不仅得到广泛使用,同时使临床病变的观察、微创手术越加可控易行。本创新在双光路立体成像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观察视角,使临床获得可变视场的更优越的观察效果。双光路光学系统可实现立体成像,但是对于成像视场范围不可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现有技术中,硬性内窥镜不具有能够调整视角以及成像范围的功能,使得利用内窥镜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限制,提供了一种可变视角硬性立体内窥镜,使整个光学系统立体成像的同时,观察视角被扩大。在临床病变的观察及检查上,提供了更明显的便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可变视角硬性立体内窥镜,包括旋转套管、内窥镜主体、内窥镜轴以及光纤接入端,所述内窥镜主体左侧套接有所述旋转套管,所述内窥镜主体右侧设置有所述内窥镜轴,所述光纤接入端设置在所述内窥镜主体一侧,所述内窥镜主体包括左侧光路角度旋管、右侧光路角度旋管、不锈钢管、转像光路装配钢管以及固定垫圈,所述左侧光路角度旋管设置在所述右侧光路角度旋管的左侧,所述左侧光路角度旋管以及所述右侧光路角度旋管用于分别调节左右两个方向的角度变化,在所述左侧光路角度旋管以及所述右侧光路角度旋管内设置有所述不锈钢管,所述不锈钢管内设置有所述转像光路装配钢管,所述固定垫圈分别设置在所述左侧光路角度旋管以及所述右侧光路角度旋管内侧与所述不锈钢管相接触的位置上,所述内窥主体与所述内窥镜轴相连处还设置有内窥镜通道部件,所述内窥镜通道部件包括光纤通道以及成像通道,所述光纤通道包括左光纤通道和右光纤通道,所述成像通道包括左成像通道和右成像通道,所述内窥镜通道部件采用圆形片状结构,所述左光纤通道和所述右光纤通道设置在所述内窥镜通道部件的上下两端,所述左成像通道和所述右成像通道设置在所述内窥镜通道部件的左右两端,所述内窥镜轴包括不锈钢管以及偏转光路装配钢管,所述偏转光路装配钢管设置在所述不锈钢管的一端,所述不锈钢管的两侧设置有所述左光纤通道和所述右光纤通道,所述左成像通道、所述右成像通道、所述左光纤通道和所述右光纤通道贯穿所述内窥镜轴。
所述转像光路装配钢管与所述偏转光路装配钢管之间用螺丝固定。
所述偏转光路装配钢管与所述左光纤通道以及所述右光纤通道之间均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为1-5mm。
所述旋转套管上设置有突出部件,所述固定垫圈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突出部件与所述凹槽相对应设置,用于在旋转所述旋转套管时通过所述突出部件以及所述凹槽的作用使所述固定垫圈的转动。
所述不锈钢管与所述固定垫圈固定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内窥镜获得的视角为可变视角,其原理是在内窥镜轴的末端有一个可偏转的成像光学器件,使用者通过改变偏转元件的偏转方向,就可以设定成像视角;通过旋转带有刻度的可旋转套管,便可带动与其相连的不锈钢管的水平移动,进而推动偏转元件的偏转部分偏转,实现角度的垂直方向的变换,变换角度为60°,使用者通过带有刻度的旋转套管的旋转,可实现0-60°之间的任意角度的转换,即实现了视场角的任意转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内窥镜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内窥镜主体的内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内窥镜轴与内窥镜主体相连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双光路光学系统的简略示意图。
图中:1为旋转套管,2为内窥镜主体,3为内窥镜轴,4为光纤接入端,5为不锈钢管,6为转像光路装配钢管,7为偏转光路装配钢管,8为固定垫圈,9为左光纤通道,10为右光纤通道,11为左成像通道,12为右成像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普世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张长站;张小娟,未经天津普世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张长站;张小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623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穿戴型腔镜虚拟显示系统
- 下一篇:一种使用方便的移动窥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