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平台化汽车后地板纵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62816.1 | 申请日: | 2015-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870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吴纯福;戴太亮;耿富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郭俊艳;郝传鑫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台 汽车 地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平台化汽车后地板纵梁结构。
背景技术
后地板纵梁作为整车后部碰撞的主要承载结构,必须保证其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
现有的后地板纵梁结构中,没有考虑到后地板纵梁的平台化沿用,这不利于减少后地板纵梁设计及模具开发、制造等费用,不利于缩短开发周期和降低车型开发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现有的后地板纵梁没有考虑平台化沿用,这不利于减少后地板纵梁设计及模具开发、制造等费用,不利于缩短开发周期和降低车型开发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平台化汽车后地板纵梁结构,以满足平台化车型的后悬长度变化,缩短开发周期和降低车型开发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台化汽车后地板纵梁结构,所述后地板纵梁的后部设有绕过后地板备胎池的弯曲部和等截面的平直部,所述平直部位于所述弯曲部的后方。
后地板纵梁的后部为等截面的平直部,可适应平台车型的后悬长度变化,当车型的后悬长度发生变化时,通过截短后地板纵梁后部的平直部可以保持纵梁本体结构及截面不变,可沿用原有的后地板纵梁结构,进而缩短开发周期和降低车型开发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后地板纵梁包括纵梁前段和纵梁后段,所述纵梁前段的后部与所述纵梁后段的前部连接,所述弯曲部设于所述纵梁后段的中部,所述平直部设于所述纵梁后段的后部。
进一步地,所述后地板纵梁的截面为倒U形,其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至后地板的翻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兼容于不同型号尺寸的后地板备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进一步地,所述翻边的边缘与后地板备胎池的边缘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允许在更换大尺寸的备胎后,纵梁后段仍满足与备胎池在Y向(车身横向)上的所需间隙,满足于不同型号尺寸的备胎使用要求,无需更换纵梁后段。
进一步地,所述纵梁后段的中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吸能筋。该吸能筋的作用是在汽车后部发生碰撞时,纵梁后段能充分吸收碰撞能量,最大限度地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由此提高了车辆后碰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筋为凹筋,以提高其吸能的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纵梁后段的中部为等截面的弯曲部。
进一步地,所述翻边与所述后地板焊接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平台化汽车后地板纵梁结构,后地板纵梁的后部设有等截面的平直部,可适应平台车型的后悬长度变化,当车型的后悬长度发生变化时,通过截短后地板纵梁后部的平直部可以保持纵梁本体结构及截面不变,可沿用原有的后地板纵梁结构,进而缩短开发周期和降低车型开发成本,成本大幅度下降。此外,纵梁后段的翻边的边缘与后地板备胎池的边缘之间具有间隙,满足于不同型号尺寸的备胎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身后部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纵梁后段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纵梁后段的倒立状态下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纵梁后段的右视图。
其中,1、后地板;2、备胎池;3、左纵梁;4、右纵梁;5、纵梁前段;6、纵梁后段;61、弯曲部;62、平直部;63、翻边;64、吸能筋;7、后地板纵梁撑板;8、后围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中示出了车身后部结构,后地板1上的备胎池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了左纵梁3和右纵梁4,左纵梁3和右纵梁4为大致对称的结构,本实施例以左纵梁3为详细说明的对象。结合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平台化汽车后地板纵梁结构,该后地板纵梁的后部设有绕过后地板备胎池的弯曲部61和等截面的平直部62,平直部62位于弯曲部的后方。该后地板纵梁的后部设有等截面的平直部62,可适应平台车型的后悬长度变化,当车型的后悬长度发生变化时,通过截短后地板纵梁后部的平直部62可以保持纵梁本体结构及截面不变,可沿用原有的后地板纵梁结构,进而缩短开发周期和降低车型开发成本。
本实施例的后地板纵梁可为一体结构的纵梁或者为分体式的纵梁,以下以分体式的纵梁结构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628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客车
- 下一篇:一种汽车及其轮眉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