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灭菌炉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65642.4 | 申请日: | 2015-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984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宗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宗福 |
主分类号: | A61L2/07 | 分类号: | A61L2/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4700 福建省龙***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灭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灭菌炉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就是一种节能灭菌炉。
背景技术
食用菌养殖过程中都需要对菌包进行严格灭菌,以达到接菌前消灭杂菌的目的,普通养殖户由于条件有限,一般都是利用灭菌锅进行灭菌,将菌包摆放在灭菌锅内扣上锅盖,在灭菌锅下加热将锅内的水烧开并持续加热数小时,利用高温蒸汽进行灭菌,需要吹风设备配套使用,产汽慢,耗煤高,造成资源的浪费,加大成本,而且需要吹风设备持续使用才能保证火力,煤炭燃烧后的灰尘对烟道容易造成堵塞,清理不方便,而且形成蒸汽的时间较长,蒸汽输出不稳定,影响灭菌效果。
需要一种节能食用菌灭菌炉,低碳节能,使用方便,成本低,能够快速产生蒸汽,并且蒸汽输出持续稳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灭菌炉,低碳节能,使用方便,成本低,能够快速产生蒸汽,并且蒸汽输出持续稳定。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能灭菌炉,包括炉体,炉体为立式结构,炉体包括内胆和外胆,所述的内胆分为上层内胆和下层内胆两部分,所述的上层内胆和下层内胆均为圆柱形腔体,所述的上层内胆上端焊接有烟囱,所述的烟囱上设置有灰尘清理装置,所述的上层内胆底端与下层内胆之间均匀设置有圆管,所述的上层内胆和下层内胆与圆管上下两端连接处开均开有通孔,所述的通孔直径与圆管内径大小相同,所述的下层内胆为灶膛,所述的下层内胆上开有方形炉灶口,所述的下层内胆底部设置有蛇形分布的循环管道。
作为优化,所述的上层内胆通过烟囱与外胆焊接,所述的下层内胆底端与外胆焊接,内胆与外胆之间形成热交换通道,所述的蛇形循环管道与热交换通道相通,所述的圆管之间形成水循环通道。
作为优化,所述的圆管上端与上层内胆底部焊接,所述的圆管下端与下层内胆上端焊接,所述的圆管均匀分布,圆管数量为60根,直径为7.mm。
作为优化,所述的外胆上侧设置有蒸汽出口,所述的蒸汽出口处设置有温度表。
作为优化,所述的外胆底端连接进水管,外胆底端同时设置有排水管,所述的排水管上设置有开关。
作为优化,所述的外胆的底部焊接有四个对称分布的万向轮。
作为优化,所述的外胆上设置有水位刻度表,所述的水位刻度表最高端高于上层内胆的上端面。
作为优化,所述的外胆、上层内胆、下层内胆和圆管选用不锈钢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节能灭菌炉,采用立式管道,通过水包火的形式进行热量的交换,安全可靠,低碳节能,使用方便,成本低,能够快速产生蒸汽,并且蒸汽输出持续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其中,1内胆、2外胆、3上层内胆、4下层内胆、5烟囱、6灰尘清理装置、7圆管、8通孔、9灶膛、10炉灶口、11循环管道、12热交换通道、13水循环通道、14蒸汽出口、15温度表、16进水管、17排水管、18开关、19万向轮、20水位刻度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节能灭菌炉,包括炉体,炉体为立式结构,炉体包括内胆1和外胆2,内胆1分为上层内胆3和下层内胆4两部分,上层内胆3和下层内胆4均为圆柱形腔体,上层内胆3上端焊接有烟囱5,烟囱5上设置有灰尘清理装置6,上层内胆3底端与下层内胆4之间均匀设置有圆管7,上层内胆3和下层内胆4与圆管7上下两端连接处开均开有通孔8,通孔8直径与圆管7内径大小相同,下层内胆4为灶膛9,下层内胆4上开有方形炉灶口10,下层内胆4底部设置有蛇形分布的循环管道11。
上层内胆3通过烟囱5与外胆2焊接,下层内胆4底端与外胆2焊接,内胆1与外胆2之间形成热交换通道12,蛇形循环管道11与热交换通道12相通,圆管7之间形成水循环通道13。
圆管7上端与上层内胆3底部焊接,圆管7下端与下层内胆4上端焊接,圆管7均匀分布,圆管7数量为60根,直径为7.5mm。
外胆2上侧设置有蒸汽出口14,蒸汽出口14处设置有温度表15。
外胆2底端连接进水管16,外胆2底端同时设置有排水管17,排水管17上设置有开关18。
外胆2的底部焊接有四个对称分布的万向轮19。
外胆2上设置有水位刻度表20,水位刻度表20最高端高于上层内胆3的上端面。
外胆2、上层内胆3、下层内胆4和圆管7选用不锈钢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宗福,未经张宗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656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型空间灭菌干雾发生仪
- 下一篇:便于取物的茶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