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U型药槽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66283.4 | 申请日: | 2015-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878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虞剑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蝶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1/04 | 分类号: | B65G1/04;B65B3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贾磊 |
地址: | 214135 江苏省无锡新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型药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药房出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瓶装药品的发放装置,具体来说涉及一种U型药槽。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门诊药房是患者到访率最高的功能科室,医院门诊药房的发药窗口前一直人满为患,尤其在每天上午和下午的领药高峰期,病人需要排成长队,等待药剂师按照医生开的处方,在药品货架上取下药品发给病人。
在这样的背景下,自动化药房应运而生,目前行业内自动化药房(快速发药机或者类似产品),大都会根据层位在发药机器内部布置大量的具有药品储藏功能的药槽,并且能够通过控制药槽前端的挡板机构,再借助药品本身的重力或者额外驱动力,让规定数量的药品从药槽中滑出,实现自动取药的目的。
但是现有药槽均为方形药槽,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普通药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的药槽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侧板100、一水平设置的底板200和一水平传输带300,当该药槽用于传送瓶状药品时,由于药瓶与水平传输带300的接触面积小,加之药瓶比较光滑,经常出现传送不畅,甚至出现药瓶在药槽内打滑,无法传送的问题,此外,由于瓶装药品通常设计为一端粗一端细,在出药端如果不能及时将药瓶从药槽中取出,会出现药瓶之间相互挤压,甚至出现药瓶滑出药槽的风险。
因此,如何研发出适于传送瓶状药品,并确保传送药瓶不滑出药槽,是本行业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U型药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药槽不适于传送药瓶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U型药槽,所述U型药槽包括:U型底板,具有一上药端和一出药端,用于传送药瓶。
其中,所述U型底板倾斜设置,所述上药端高于所述出药端。
其中,所述U型底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10度、小于30度。
其中,所述U型药槽还包括:第一带轮,设置于所述上药端处;第二带轮,设置于所述出药端处;以及缠绕于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上并围绕着所述U型底板旋转的一传输带,用于将药瓶从所述上药端处传送至所述出药端处。
其中,所述传输带为单条或者多条。
其中,所述U型药槽还包括:药瓶压板,靠近所述出药端一侧,用于按压所述药瓶以防止所述药瓶从所述U型底板中滑出。
其中,所述药瓶压板包括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所处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端所处的高度,其中,所述第二端比所述第一端更接近所述出药端。
其中,所述药瓶压板为一Z型板。
其中,所述药瓶压板的长度大于5cm。
其中,所述U型药槽还包括:固定于所述U型底板上的一第一侧板;以及与所述第一侧板相对应的固定于所述U型底板上的一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呈相对倾斜设置,或者,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呈圆弧状且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U型药槽,药槽底部呈U型,药槽出药端设置有药瓶压板,药瓶能在药槽内顺畅传送,不会出现药瓶在药槽内打滑的情况;即使药瓶没有及时从出药端取出,由于药瓶压板的阻挡,药瓶也不会滑出药槽外面,保证药瓶安全传送。
应了解的是,上述一般描述及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仅为示例性及阐释性的,其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欲主张的范围。
附图说明
下面的所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的一部分,其绘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所附附图与说明书的描述一起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现有技术中普通药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型药槽的实施方式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型药槽的实施方式二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型药槽的实施方式三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型药槽的实施方式四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型药槽的实施方式五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型药槽的实施方式六的正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型药槽的实施方式七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型药槽的实施方式八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型药槽的实施方式九的剖视图。
附图符号说明:
100 侧板 200 底板
300 水平传输带
10 U型底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蝶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蝶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662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输入输出辊道链轮罩机构
- 下一篇:垃圾运输车喷洒淋雨降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