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矿用电机一体机安装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68893.8 | 申请日: | 2015-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55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魏凯;史虎;彭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00 | 分类号: | H02K5/00;H02K5/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姚文新;陈宙 |
地址: | 412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电 一体机 安装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矿用电机一体机安装工装。
背景技术
矿用电机一体机主要为煤矿刮板运输机及皮带运输机等设备提供运输动力,该装置将变频器与电动机高度集成在一个隔爆壳内。如图1所示,其为现有技术中矿用电机一体机结构示意图。矿用电机一体机前部包括法兰,轴承和轴伸端,法兰为矩形,法兰四角处分别设置螺孔。矿用电机一体机后部包括后顶部和后底部,后顶部为水平平面,后底部为弧形。由于矿用电机一体机重量很重,高达6吨以上,同时电机长度达1.8米以上,而且矿用电机一体机后底部非水平面,无法平稳安全的放在地面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矿用电机一体机安装工装。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矿用电机一体机安装工装,通过前悬臂支架底座和后承载支架底座与矿用电机一体机固定安装,使矿用电机一体机平稳安全的放置在地面。
矿用电机一体机安装工装,包括前悬臂支架底座和后承载支架底座。
所述前悬臂支架底座包括悬臂支架板和前承载底板,所述悬臂支架板在中间开设有孔并在四角设置螺孔。所述悬臂支架板底部与前承载底板上表面连接并在此连接处在前后两侧安装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加强板,所述三角加强板的一条直角边与悬臂支架板连接,另一条直角边与前承载底板连接。
所述后承载支架底座包括后承载底座、双头螺杆、盖板和后承载底板。所述后承载底座在上部设置凹槽并在凹槽左右两侧设置螺纹孔,所述后承载底座左右两侧分别安装双头螺杆,双头螺杆的一端旋进螺纹孔内,双头螺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盖板固定。所述后承载底座底部与后承载底板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悬臂支架板和前承载底板为矩形。
位于悬臂支架板与前承载底板连接处前后两侧的三角加强板以悬臂支架板的纵轴线为对称轴对称。
所述悬臂支架板与前承载底板的左端、右端以及中心的连接处分别设置三角加强板。
所述前承载底板、后承载底板均设置螺孔。
所述凹槽的形状为朝向后承载底板下凹的圆弧形。
所述凹槽表面安装与凹槽相配合的第一耐油橡胶缓冲垫,所述第一耐油橡胶缓冲垫通过铆钉与凹槽固定。
所述连接件包括六角螺母。
所述盖板下表面安装第二耐油橡胶缓冲垫,所述第二耐油橡胶缓冲垫通过铆钉与盖板固定。
所述双头螺杆套设在垫管内部,所述双头螺杆的数量共为4个,每侧安装的双头螺杆的数量为2个;所述垫管的数量共为4个,每侧设置的垫管的数量为2个。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矿用电机一体机安装工装具有以下积极效果:(1)通过安装前悬臂支架底座与后承载支架底座,保证矿用电机一体机稳定位于水平面,使矿用电机一体机在生产、试验及现场应用中能稳固安装。其中,后承载支架底座有效减轻了前悬臂支架底座的应力。(2)前悬臂支架底座与后承载支架底座独立设置,方便安装与拆卸。(3)通过设计与矿用电机一体机后底部形状相吻合的凹槽,并通过双头螺杆以及盖板进行紧固压实,确保前悬臂支架底座与后承载支架底座受力均匀,固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矿用电机一体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矿用电机一体机安装工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前悬臂支架底座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悬臂支架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前承载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后承载支架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后承载支架底座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后承载底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矿用电机一体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矿用电机一体机安装工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前悬臂支架底座侧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悬臂支架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前承载底板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后承载支架底座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后承载支架底座侧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后承载底板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688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转子马达
- 下一篇:一种同步磁阻电机的ALA转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