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高压双液水平旋喷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68908.0 | 申请日: | 2015-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900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来;王云峰;姚冬晖;陈赟;宣海力;姚黎明;朱永茂;余剑英;张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绿城都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2 | 分类号: | E02D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高压 水平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平双液旋喷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超高压双液水平旋喷结构。
背景技术
高压双液水平旋喷结构,是以高压旋转的喷嘴将水泥浆喷入土层与土体混合,形成连续搭接的水泥加固体,施工占地少、振动小、噪音较低,但容易污染环境,成本较高,对于特殊的不能使喷出浆液凝通过安置在喷头上的圆筒型、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喷嘴来喷射流体,具有强大的柱状喷射搅拌混合动能,在同样土层及施工机械的条件下,可形成高质量及大直径的旋喷加固柱体,采用双喷嘴双液快速喷射,高压喷射瞬间形成凝胶体的方法,来阻止高压流体的损失,迅速形成具有一定早期强度的旋喷加固柱体,但是目前的高压喷头存在许多不足,如振动大,噪音大,成本高等缺点,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一种超高压双液水平旋喷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现有技术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弥补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连接紧密,工作效率高,工程花费少的一种超高压双液水平旋喷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超高压双液水平旋喷结构,至少包括地面、地下连续墙、多功能喷头、二重管、压缩空气口、高压水泥浆口和水玻璃口;所述地面设置在整体左侧顶部;所述地下连续墙设置在地面的下部,并且地下连续墙的上表面与地面紧密连接;所述二重管水平设置在地下连续墙的下端,并且二重管嵌入在地下连续墙内;所述多功能喷头安装在二重管的左侧,并且多功能喷头与二重管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压缩空气口设置在二重管的右侧末端上,并且压缩空气口与二重管紧密连接;所述水玻璃口设置在二重管末端右侧;所述高压水泥浆口设置在压缩空气口与水玻璃口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多功能喷头设置在地下连续墙内部,并且在地下连续墙内设置有与多功能喷头相应的喷口;所述二重管为阶梯型结构,并且二重管的外表面为螺纹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结构将多功能喷头设置在地下连续墙内部,并且在地下连续墙内设置有与多功能喷头相应的喷口,具有强大的柱状喷射搅拌混合动能,在同样土层及施工机械的条件下,可形成高质量及大直径的旋喷加固柱体,采用双喷嘴双液快速喷射、高压喷射瞬间形成凝胶体的方法,来阻止高压流体的损失,迅速形成具有一定早期强度的旋喷加固柱体,其施工速度比传统的旋喷法快,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喷头的示意图;
其中:1、地面,2、地下连续墙,3、多功能喷头,4、二重管,5、压缩空气口,6、高压水泥浆口,7、水玻璃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超高压双液水平旋喷结构,至少包括地面1、地下连续墙2、多功能喷头3、二重管4、压缩空气口5、高压水泥浆口6和水玻璃口7;所述地面1设置在整体左侧顶部;所述地下连续墙2设置在地面1的下部,并且地下连续墙2的上表面与地面1紧密连接;所述二重管4水平设置在地下连续墙2的下端,并且二重管4嵌入在地下连续墙2内;所述多功能喷头3安装在二重管4的左侧,并且多功能喷头3与二重管4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压缩空气口5设置在二重管4的右侧末端上,并且压缩空气口5与二重管4紧密连接;所述水玻璃口7设置在二重管4末端右侧;所述高压水泥浆口6设置在压缩空气口5与水玻璃口7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多功能喷头3设置在地下连续墙2内部,并且在地下连续墙2内设置有与多功能喷头3相应的喷口;所述二重管4为阶梯型结构,并且二重管4的外表面为螺纹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绿城都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绿城都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689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层立体预制随基坑开挖装配下沉式施工爬梯
- 下一篇:一种深厚覆盖层双液灌浆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