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压悬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69765.5 | 申请日: | 2015-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921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彭宜爱;胡俊生;王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3/00 | 分类号: | F16F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江怀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 悬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悬架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液压悬置。
背景技术
对于发动机侧悬置而言,为了提高其在高频下的隔振性能,一般都设计为液压悬置,液压悬置其主要性能参数有动静比、以及高频下动刚度、低频下大阻尼等。一般来说,影响动静比的是解耦膜片刚度,影响高频下的动刚度的是扰流盘。因此,选择低刚度解耦膜片有利于获得较小的动静比,利于隔离高频小振幅振动。但,一般低刚度解耦膜片其耐久性能较低,尤其是对于越野型车辆来说,路况恶劣,会发生液压悬置内部解耦膜片破损现象较多。破损后,虽动静比更低,但低频阻尼与纯橡胶接近,失去液压悬置功能。因此,受耐久性能制约,低刚度解耦膜片在SUV、MPV车辆使用并不适用。
动刚度:相对于静刚度的定义,静刚度指在一定外力作用下物体产生的形变量,动刚度则是在一定频率下的外力作用下物体产生的形变量。
动静比:动刚度与静刚度的比值。
如图1和图2所示,为用于SUV动力总成上的悬置软垫总成,包括由橡胶主簧1、悬置外骨架5、流道4、压盘3、解耦膜片7、扰流盘2、底模6组成的悬置软垫,在上液室8与下液室之间由解耦膜片7进行隔离,由流道4实现液室之间的流通,在低频大振幅的情况下,液体经由流道4在上液室8与下液室直接流通,此时由液体流经小通道产生的流体阻力较大,是产生低频阻尼的主要贡献元素;在发动机怠速以及高速工况下,由于振幅较小、频率较快,液体几乎无法在流道内有效的流动,只有通过解耦膜片的变形来实现上下液室的容积变化,因此解耦膜片的刚度就成了影响此时悬置动刚度的关键因素,而解耦膜片的厚度、尺寸以及结构和橡胶材料是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所在,解耦膜片刚度低,动刚度小。因此薄的、硬度低的解耦膜片,可获得较低动刚度,但其耐久性能差,易出现破损现象。
这一技术方案的缺点是:
1)一般此种结构解耦膜片,为使其能够压紧于压盘与流道之间,一般其内部含金属骨架,解耦膜片刚度较大,因此,动静比较大,不利于隔离高频小振幅振动。例如:25Hz(对于四缸机来说,怠速750rpm时,发动机的二阶激励频率)时,一定幅值下的动静比较大,不利于隔离发动机怠速时的振动,其他更高频率亦是如此。
2)虽此种解耦膜片刚度较大,其耐久性能良好,但随着车辆行驶路况恶劣程度增大,使用时间越长,部分车辆仍然发生解耦膜片损坏,不利于隔离低频(尤其是10-13Hz)时动力总成的振动。
为克服现技术的缺点,现已经有技术提出改进技术方案,即在现MPV动力总成上的悬置软垫总成分为两类,一类是使用纯橡胶悬置,另一类为与现SUV动力总成上的悬置软垫总成相近似,仅是在解耦膜片上设置有十字切口。
而这样的改进依然存在不足之处:
对于纯橡胶悬置,(1)高频存在动态硬化现象,不利于隔离高频小幅值振动;(2)低频率时阻尼小,不利于隔离低频大幅值振动。
对于液压悬置(解耦膜片存在切口),由于切口,会造成低频时阻尼较小,不利于隔离低频大幅值振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现液压悬置提出改进技术方案,在保证悬置性能的基础上,使该悬置具有较低的动静比,同时使解耦膜片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液压悬置,包括有主簧、流道、压盘、金属骨架、底膜、解耦膜片、上液室及下液室;
所述主簧、所述流道、所述压盘、所述解耦膜片均设置于所述金属骨架内;所述底膜设置于所述金属骨架的下端;所述流道、所述解耦膜片及所述压盘贴合;
所述底膜与所述流道之间形成所述下液室;所述压盘与所述主簧之间形成上液室;
所述压盘与所述解耦膜片相对处设置有多个通孔;
所述流道与所述解耦膜片相对处设置有多个开口;每个所述开口的中心与相对的所述通孔的中心连线均垂直于所述解耦膜片;
在所述解耦膜片上设置有同时从上表面和下表面向外延伸的凸起;所述凸起不与所述通孔相对。
所述通孔中心在所述压盘上的设置为以所述压盘中心为圆心的两个圆周上,两个圆周分别为第一圆周和第二圆周;所述第一圆周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圆周的半径。
所述第一圆周和所述第二圆周共同被等分为6个扇形区域;在每个所述扇形区域内的所述第一圆周上设置有一个所述通孔,在所述第二圆周上设置有两个所述通孔。
所述开口的形状、大小及位置与所述通孔保持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697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航拍器的云台减震装置
- 下一篇:一种舰载设备用新型隔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