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密封度剪裁式补强贴片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69770.6 | 申请日: | 2015-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396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3/00 | 分类号: | H05K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贺宜德;石伍军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剪裁 式补强贴片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的制造领域,尤其涉及高密封度剪裁式补强贴片机。
背景技术
柔性电路板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也称为软板或FPC,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的特点,但是柔性电路板也存在某些部位刚性不够的缺点,此时需要将补强片贴于该些部位从而增加刚性。
现有的用于对柔性电路板贴补强片的补强贴片机采用裁切的方式,先将补强片PI(聚酰亚胺)分解成规定的尺寸,然后将PI贴附到指定位置进行补强。其不足之处在于:贴附速度过慢,贴附材料种类单一、贴附的材料厚度在0.2mm以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高密封度剪裁式补强贴片机,实现补强片的快速、稳定贴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高密封度剪裁式补强贴片机,包括机架及在机架上依次设置的进料机构、裁切机构、旋转调整轴组件和加热吸附平台,进料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及依进料方向依次设置的进料卷、限位辊、送料辊和收料卷,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送料辊直接驱动相连,送料辊与裁切机构的入口正对,机架上设有一第一滑轨,旋转调整轴组件包括第二电机、旋转轴、支架和吸盘,第二电机固定于支架,支架与第一滑轨滑动配合,且支架上安装有CCD视觉定位装置,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直接连接旋转轴,旋转轴与吸盘传动相连,旋转轴的上端与外界连通,且该旋转轴的上端经一密闭的通气管路与吸盘密封连通。
优选地,所述旋转轴的上端密封套装有一密封环,该密封环与旋转轴之间形成气环,旋转轴内沿轴向贯穿有所述通气管路,该通气管路的上端与气环连通,该通气管路的下端与吸盘连通。
优选地,所述机架上还固定有与第一滑轨垂直的第二滑轨,第一滑轨悬挂于第二滑轨上方,加热吸附平台与第二滑轨滑动配合。
优选地,所述加热吸附平台包括铝板、承托于铝板的第一加热板以及固定第一加热板的底板,底板与第二滑轨滑动配合,铝板上开有多个吸附孔。
优选地,所述吸盘的底部固定有第二加热板。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直接驱动送料辊,避免了传统的经过传动机构传动带来的不稳定性,使送料更稳定、快速,而且,通过限位辊张紧料带后,可经送料辊输出经玻璃底膜后的补强带,同时收料卷用于回收底膜,补强带在裁切机构的剪裁作用下,形成补强片并被旋转调整轴组件的吸盘吸附至加热吸附平台完成快速的贴附,其中,通过通气管路的设置,使得对补强片的吸附形成高密封状态,以降低吸附所需气源能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密封度剪裁式补强贴片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电机、旋转轴、吸盘、密封环、第二加热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1、机架;2、进料机构;21、第一电机;22、进料卷;23、限位辊;24、送料辊;25、收料卷;3、裁切机构;4、旋转调整轴组件;41、第二电机;42、旋转轴;43、支架;44、吸盘;45、密封环;46、第二加热板;5、加热吸附平台;51、铝板;511、吸附孔;52、第一加热板;53、底板;6、第一滑轨;7、CCD视觉定位装置;8、通气管路;9、第二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的高密封度剪裁式补强贴片机,包括机架1及在机架1上依次设置的进料机构2、裁切机构3、旋转调整轴组件4和加热吸附平台5,进料机构2包括第一电机21及依进料方向依次设置的进料卷22、限位辊23、送料辊24和收料卷25,第一电机21的输出轴与送料辊24直接驱动相连,送料辊24与裁切机构3的入口正对,机架1上设有一第一滑轨6,旋转调整轴组件4包括第二电机41、旋转轴42、支架43和吸盘44,第二电机41固定于支架43,支架43与第一滑轨6滑动配合,且支架43上安装有CCD视觉定位装置7,第二电机41的输出轴直接连接旋转轴42,旋转轴42与吸盘44传动相连,旋转轴42的上端与外界连通,且该旋转轴42的上端经一密闭的通气管路8与吸盘44密封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697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