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热敷冲洗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70171.6 | 申请日: | 2015-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232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张选奋;马英萍;可易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7/02 | 分类号: | A61F7/02;A61M3/02;A61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热敷 冲洗 引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热敷冲洗引流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热敷能扩张局部的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循环,具有消炎、消肿、减轻疼痛等作用。方法简便易行,收效迅速,从古沿用至今。热敷方法包括水热敷法、固体(盐、沙、砖、蒸饼和药物)热敷法和理疗装置等,但这些方法直接热敷在人身体表面,容易对病灶部位造成压迫,导致疼痛或病灶局部缺血,而且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不能随时随地进行热敷治疗。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以上的缺点,热敷装置与病灶之间存在一定的空腔,在对病灶进行热敷治疗时,不压迫病灶部位,给病灶足够的恢复空间,而且使用方便,可以根据身体不同部位改变热塑装置的大小和形状,可利用度高,并且可以对病灶随时进行热敷、给药及冲洗引流,有助于病灶快速恢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热敷冲洗引流装置,该装置可以避免热敷装置对病灶部位的压迫,并且可以通过冲洗管、引流管对病灶进行给药及清洗,有助于病灶快速恢复。
本实用新型发明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该装置是由热塑板1、加热层2以及电源4组成;热塑板1成拱形形状;热塑板1包裹在加热层2凸起一侧;加热层2是以悬挂或者粘贴的方式内衬于热塑板1凹陷一侧,加热层2中包埋了加热装置5。
本实用新型发明装置的加热装置5是电热丝或者远红外加热层。
本实用新型发明装置还包括温度控制系统3,温度控制系统3包括温度探头6、探头线7和温度控制器8,温度探头6通过探头线7与温度控制器8相连接,加热层2设有温度探头孔B21,热塑板1上与温度探头孔B21对应处设有温度探头孔A11,其中探头线7依次穿过温度探头孔A11和温度探头孔B21。温度探头7与病灶的距离经由探头线7与热塑板1上的温度探头孔A11间无极连接自由调节。
本实用新型发明装置还包括冲洗管9和引流管10,加热层2开设加热层冲洗孔道22、加热层引流孔道23;热塑板1与加热层冲洗孔道22对应处开设热塑板冲洗孔道12;热塑板1与加热层引流孔道23对应开设热塑板引流孔道13;冲洗管9依次穿过热塑板冲洗孔道12和 加热层冲洗孔道22;引流管10依次穿过热塑板引流孔道13和加热层引流孔道23,这些冲洗管和引流管及其孔道设置于对应的两侧。引流管10通向外面的一侧连接有负压引流瓶等负压源。冲洗和引流的使用方式有两种:空腔全面冲洗和引流、病灶局部冲洗和引流。前者是液体从冲洗管9进入,经过或充满空腔,通过负压引流的作用将液体从引流管10吸出。经空腔病灶局部冲洗和引流方式是冲洗管9和引流管10经空腔后引入到病灶内,实现对病灶的冲洗和引流,具体做法是,先在病灶放置各种敷料并将冲洗管9和引流管10包埋于敷料内,然后使用透明薄膜密封,分别接冲洗源和负压源即可。
本实用新型发明装置通过多种方式解决加热层冲洗孔道22、加热层引流孔道23处的密封问题。方式一:加热层冲洗孔道22在加热层2面向皮肤18一侧设置有0.5厘米-1.0厘米的内接口24,加热层冲洗孔道22在加热层2面向热塑板1一侧设置有0.5厘米-1.0厘米的外接口25,加热层引流孔道23在加热层2面向皮肤18一侧设置有0.5厘米-1.0厘米的内接口26,加热层引流孔道23在加热层2面向热塑板1一侧设置有0.5厘米-1.0厘米的外接口27;加热层2面向热塑板1一侧的冲洗管9一端与装有药液的滴液瓶相接,另一端与外接口25相接,加热层2面向皮肤18一侧的冲洗管9一端与内接口24相接,另一端面向空腔;加热层2面向热塑板1一侧的引流管10一端负压引流瓶相接,另一端与外接口27相接,加热层2面向皮肤18一侧的引流管10一端与内接口26相接,另一端面向空腔。冲洗管9的管子外径与内接口24、外接口25内径相符,引流管10的管子外径与内接口26、外接口27内径相符;使用时,冲洗管9与内接口24、外接口25紧密相套,引流管10与内接口26、外接口27紧密相套,防止液体渗漏。方式二:在热塑板1的热塑板冲洗孔道12和热塑板引流孔道13以及加热层2的加热层冲洗孔道22和加热层引流孔道23处使用密封圈,实现冲洗管9和引流管10与热塑板1和加热层2之间的密封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大学,未经兰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701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