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公路隧道照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70462.5 | 申请日: | 2015-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939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杨勇;韩文元;韩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北京中交华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江崇玉 |
地址: | 10008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路 隧道 照明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交通工程设施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公路隧道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的功能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第一,在公路隧道无自然光照环境中为道路使用者提供辨认隧道线路、路面信息和交通流情况的亮度条件;第二,使道路使用者在进出公路隧道时尽快适应自然光照环境和隧道人工光照环境的差异,避免“黑洞”和“白洞”效应;第三,缓解公路隧道半封闭空间对道路使用者心里的压迫感。
目前,公路隧道照明系统包括亮度监测器、车辆监测器、灯光控制器和多个照明灯具;亮度监测器和车辆监测器分别设置在公路隧道的洞口位置,且分别与灯光控制器连接;多个照明灯具分别设置在公路隧道中,多个照明灯具中包括的每个照明灯具分别与灯光控制器连接。亮度监测器获取公路隧道的洞口的亮度,并将该亮度发送给灯光控制器;车辆监测器获取该公路隧道的车流量,并将该车流量发送给灯光控制器;灯光控制器根据该亮度和车流量,控制照明灯具的工作状态。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公路隧道内外照明环境的差异不仅在于环境亮度的差异,也包括环境色温的差异,过高的色温差会导致人眼视觉的不舒适性,从而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公路隧道照明系统。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公路隧道照明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亮度监测器、车辆监测器、灯光控制器、多个照明灯具和色温监测器;
所述亮度监测器设置在公路隧道的洞口位置,所述车辆监测器设置在所述公路隧道的任一位置,所述多个照明灯具分别设置在所述公路隧道中,所述色温监测器设置在所述公路隧道的洞口前方;
所述亮度监测器、所述车辆监测器、所述多个照明灯具和所述色温监测器分别与所述灯光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色温监测器设置在所述公路隧道的洞口前方且与所述公路隧道的洞口位置之间的距离为预设距离的位置处。
进一步地,所述色温监测器的接收端平行于路面向上。
进一步地,所述色温监测器为具有色温采集功能的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色温监测器为多个具有特定波长透过率“窗口”的照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照明灯具中的每个照明灯具具有高色温的功能和低色温的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公路隧道照明系统中增加色温监测器,通过该色温监测器获取公路隧道外部的色温,灯光控制器结合公路隧道外部的亮度、公路隧道中的车流量和公路隧道外部的色温,控制公路隧道系统中包括的多个照明灯具的工作状态,从而更加准确地控制照明灯具的工作状态,为道路使用者提供更舒适的灯光,避免了公路隧道内外过高的色温差导致人眼视觉的不舒适性,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附图说明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另一种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公路隧道照明系统,参见图1-1,其中,该系统包括:亮度监测器101、车辆监测器102、灯光控制器103、多个照明灯具104和色温监测器105。
亮度监测器101设置在公路隧道的洞口位置,也可以设置在公路隧道的洞口前方,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亮度监测器101的设置位置不作具体限定。
车辆监测器102设置在公路隧道的任一位置。例如,车辆监测器102设置在公路隧道的洞口位置、洞尾位置、洞口前方、或者公路隧道中的任一位置等,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车辆监测器102的设置位置不作具体限定。
多个照明灯具104分别设置在公路隧道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照明灯具104具有高色温的功能和低色温的功能。
色温监测器105设置在公路隧道的洞口前方,且与公路隧道的洞口位置之间的距离为预设距离的位置处。
预设距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并更改,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预设距离不作具体限定,例如,预设距离为30米-100米之间的任一距离。则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色温监测器105设置在公路隧道洞口前方30米-100米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北京中交华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北京中交华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704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