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高永磁铁氧体产品综合性能的模具下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71251.3 | 申请日: | 2015-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586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闫溪 | 申请(专利权)人: | 闫溪 |
主分类号: | B28B7/00 | 分类号: | B28B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陈薇 |
地址: | 117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永磁 铁氧体 产品 综合 性能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下模,尤其涉及一种提高永磁铁氧体产品综合性能的模具下模。
背景技术
永磁铁氧体磁瓦(以下简称磁瓦),广泛的用于电机的定子,其内弧面通常为工作表面,它所提供的磁通与电机的性能密切相关。因此,对于磁瓦弧面提供磁通密度问题不论是磁瓦的制作者还是磁瓦的使用者(电机厂家)都特别关注。许多企业为了改善磁瓦内弧磁通密度做了很多工作,但目前相当多国内企业的磁瓦其内弧磁通密度依然比外弧磁通密度低,特别是一些弧度大的产品,其内弧磁通密度有低于外弧磁通密度的1/3,而日本的一些公司同样规格的产品,其内弧磁通密度是外弧的3-4倍。
在使用陈旧技术永磁铁氧体模具中,同时上模和下模都同时采用45#钢或30#钢的导磁材料,{经实际测得其饱和磁感应强度在0.7-0.8T(特斯拉)}。再由于下模距离磁场发射线包较远,很难达到其材料本体的饱和磁感应强度和为合格率镶嵌无磁材料的综合技术限制,所以造成很难让其内弧的磁通密度在模具环节上提升,这种模具的制造理念生产的永磁铁氧体磁瓦产品根本无法与国外产品竞争,而目前国内市场上的主流永磁铁氧体压机的线包安装方式基本都在上模的两侧(如图1所示),所以加剧了这种现象的产生。
当模具的上模、下模都为导磁材料时实际上就变成了磁场的两个磁极,成型磁场在模具型腔内基本呈径向发散状分布,如果将下模的机体材料替换为强铁磁性物质在很小的磁场作用下有着带有方向的高饱和磁感应强度技术参数的软磁材料{如铁鈷合金其饱和磁感应强度可达到2.4T-2.5T},那么就会在模具的无磁型腔体内的永磁铁氧体磁瓦的内弧和外弧产生一个3-4倍的磁感应强度的比值,便可提高永磁铁氧体磁瓦的综合性能参数,从而提高了模具以及永磁铁氧体磁瓦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永磁铁氧体产品综合性能的模具下模,解决永磁铁氧体磁瓦的综合磁性能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提高永磁铁氧体产品综合性能的模具下模,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支撑部件和中间部件,所述中间部件设于所述下模支撑部件靠近上模的一端,所述中间部件有若干部分,所述中间部件的若干部分中至少有一部分为软磁材料制成,所述中间部件的靠近所述上模的一端为磁瓦形曲面。
进一步:所述中间部件包括第一中间部件和第二中间部件;所述第一中间部件设于所述第二中间部件的靠近所述上模的一端;所述磁瓦形曲面为所述第一中间部件靠近所述上模的一端的端面;所述第一中间部件为无磁材料制成;所述第二中间部件为软磁材料制成。
进一步:所述中间部件包括两个第一中间部件和一个第二中间部件;两个所述第一中间部件分别设于所述第二中间部件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中间部件的靠近所述上模的端面以及所述第二中间部件的靠近所述上模的端面共同组成所述磁瓦形曲面;所述第一中间部件为无磁材料制成;所述第二中间部件为软磁材料制成。
进一步:所述中间部件包括第三中间部件,所述第三中间部件的横截面为圆形或半圆形,所述第三中间部件设于由软磁材料制成的所述中间部件的内部,所述第三中间部件为无磁材料制成。
进一步:所述软磁材料为铁鈷合金。
进一步:所述磁瓦形曲面的表面粗糙度小于0.8um。
进一步:所述中间部件的各部分之间通过无磁白钢焊条氩弧焊满焊连接固定;所述中间部件与所述所述下模支撑部件通过无磁白钢焊条氩弧焊满焊固定。
进一步:由软磁材料制成的所述中间部件与所述下模支撑部件的连接面通过燕尾槽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永磁铁氧体磁瓦模具的下模(对应永磁铁氧体磁瓦内弧部分)内部复合镶嵌高饱和磁感应强度软磁材料,比如铁鈷合金,从而改进了模具的磁场,即让上模与下模对于产品产生磁力差,从而改变永磁铁氧体外弧与内弧的磁通密度比值,提高了永磁铁氧体磁瓦的综合磁性能,包括内弧磁通密度、中心磁场、装机后电机力矩以及装机正常运行效率,大大降低了综合制造成本,增加了永磁铁氧体磁瓦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模具充磁线包在上模两侧的基本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模支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模支撑部件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间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中间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闫溪,未经闫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712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泥预制件模具
- 下一篇:圆模刀模板数控加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