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左右摆动式可移动淬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72130.0 | 申请日: | 2015-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892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丰小冬;刘金;王克忠;康利明;王庆敏;赵美英;刘红霞;张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62 | 分类号: | C21D1/62 |
代理公司: | 北京爱普纳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19 | 代理人: | 何自刚 |
地址: | 014000 内***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左右 摆动 移动 淬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淬火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左右摆动式可移动淬火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金属件的强度和韧性,通常需要对金属件进行调质工艺处理,调质工艺处理的成败关键在于淬火工艺处理,但在淬火过程中板状金属件通常由于淬火冷却不均而产生弯曲现象,为此,特开发一种左右摆动式可移动淬火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装置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弯曲问题,可以实现对板状金属件安全、高效的淬火工艺处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了板状金属件平直淬火的目的,具有制造工艺简单、使用安全、淬火质量好等特点左右摆动式可移动淬火装置。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左右摆动式可移动淬火装置,包括长方体车架,所述车架包括竖直布置的四根竖梁、四根横向布置的第一横梁和与第一横梁垂直布置的四根第二横梁,所述四根竖梁下端均设置有轮子,横向的两个轮子之间通过螺杆连接,所述车架上端的两根第一横梁之间设置有通过嵌有滚动轴承的轴承座相连接的轴,所述轴上设置有摆臂,所述摆臂两侧的轴上设置有单孔垫块,所述摆臂一端垂直通过螺母和螺杆连接有近臂凹形护板,所述近臂凹形护板的两端通过双孔垫块与远臂凹形护板的两端连接,所述近臂凹形护板的宽面中心沿纵向设置有一个横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的凹槽,所述近臂凹形护板的中间位置垂直设置有一个椭圆形柱体平台,所述远臂凹形护板的宽面中心沿纵向设置有一个横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的凹槽,所述车架上端的两根第一横梁之间水平且与第一横梁垂直设置有与摆臂匹配定位的卡位杆。
进一步的,所述车架内设置有长方体箱。
进一步的,所述竖梁下端加工成凹形槽以便于安放轮子。
进一步的,所述竖梁、第一横梁、第二横梁、轴、承座轴、近臂凹形护板和远臂凹形护板的材质为金属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摆臂一端垂直通过两个螺母和两根螺杆与近臂凹形护板进行定位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轴由两部分组成,中间部分轴体的横截面形状为正方形,两端部分轴体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取得了如下的技术效果:
由于摆臂与近臂凹形护板用两个螺杆和两个螺母进行定位连接,因此摆臂工作时运行平稳,安全性较高;由于本装置具有轴对称结构,因此板状金属件在淬火过程中冷却均匀,不会产生侧向弯曲;由于远臂凹形护板和近臂凹形护板两个大面完全裸露,因此可以保证板状金属件进行充分淬火;由于该装置有四个轮子,因此可以移动。
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装置,实现了对板状金属件平直淬火的目的,具有制造工艺简单、使用安全、淬火质量好、可移动等特点。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左右摆动式可移动淬火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左右摆动式可移动淬火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左右摆动式可移动淬火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摆臂、近臂凹形护板及远臂凹形护板的组合在开口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摆臂、近臂凹形护板及远臂凹形护板的组合在闭口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近臂凹形护板及远臂凹形护板的组合在开口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近臂凹形护板及远臂凹形护板的组合在闭口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整个轴承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近臂凹形护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远臂凹形护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第一横梁;2-竖梁;3-螺杆;4-摆臂;401-摆臂上的正方形轴孔;5-近臂凹形护板;6-远臂凹形护板;7-轴承座;8-轮子;9-第二横梁;10-单孔垫块;11-螺母;12-长方体箱;13-卡位杆;14-双孔垫块;1501-横截面形状为正方形的轴体;1502-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的轴体;16-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721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