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深海隧道钻孔桩围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72323.6 | 申请日: | 2015-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900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来;明刚;冉龙;金健;魏纲;俞岗;宁学将;叶丽宏;高淑微;丁玉琴;朱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2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海 隧道 钻孔 围护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深海隧道钻孔围护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深海隧道钻孔桩围护结构。
背景技术
深海隧道钻孔桩围护结构是用承台和梁将沉入土中的桩联系起来,以承受上部结构的一种常用的基础形式,当天然地基土质不良,不能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变形和强度方面的要求时,常常采用桩基础将上部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深处承载力较大的土层上,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和减少沉将量,但是目前的深海隧道钻孔围护存在许多不足,如钻孔后没有及时围护是钻孔塌陷以及钻孔的周围出现松土,出现安全隐患等缺点,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一种深海隧道钻孔桩围护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现有技术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弥补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节省材料和基坑土方数量,施工过程中渗水地方少,施工速度快,沉降速率缓慢,沉降量较小且均匀,实用性强的深海隧道钻孔桩围护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深海隧道钻孔桩围护结构,至少包括冲击抓斗、套管、桩孔、围护桩、底口刃脚、取土面和混凝土导墙;所述冲击抓斗设置在套管的内部;所述套管套装在围护桩的内部,并且套管的侧壁与围护桩内表面紧密连接;
所述围护桩设置在取土面的下端且在围护桩的顶端设置有桩孔;所述桩孔嵌入在取土面的上端;所述底口刃脚设置在套管的底部,并且底口刃脚位于围护桩的内部;所述混凝土导墙设置在取土面的上端,并且混凝土导墙的中部穿过套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冲击抓斗在套管内部自由伸开,并且冲击抓斗的尺寸小于套管内部尺寸;所述底口刃脚设置在套管的下端,并且底口刃脚为锯齿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深海隧道钻孔桩围护结构的冲击抓斗在套管内部自由伸开,并且冲击抓斗的尺寸小于套管内部尺寸,使工作效率加快,底口刃脚设置在套管的下端,并且底口刃脚为锯齿形结构,使深海隧道围护桩内部结构更加稳定,承受压力大,该深海隧道钻孔桩围护结构可节省材料和基坑土方数量,施工过程中渗水地方少,施工速度快,沉降速率缓慢,沉降量较小且均匀,实用性强,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围护桩内部示意图;
其中:1、冲击抓斗,2、套管,3、桩孔,4、围护桩,5、底口刃脚,6、取土面,7、混凝土导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深海隧道钻孔桩围护结构,至少包括围护桩1、工字钢2、钢支撑活络头3、钢板4、焊接钢板5、角钢6和膨胀螺栓7;所述围护桩1设置在整体的左端,并且围护桩1的右端通过工字钢2将焊接钢板5与围护桩1紧密连接;所述工字钢2的右端将焊接钢板5与钢支撑活络头3紧密连接;所述钢支撑活络头3的外表面与钢板4焊接;所述钢板4设置在钢支撑活络头3外表面和侧壁;所述焊接钢板5的下端与钢板4交接处和角钢6焊接为整体;所述角钢6的左端通过膨胀螺栓7将钢板4与围护桩1连接,并且膨胀螺栓7的左端嵌入在围护桩1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冲击抓斗1在套管2内部自由伸开,并且冲击抓斗1的尺寸小于套管2内部尺寸;所述底口刃脚5设置在套管2的下端,并且底口刃脚5为锯齿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注意事项:开机钻进时先轻压、低转速、慢钻进,进入正常状态后,逐渐加大转速和钻进速度,全程控制钻进参数、钻速,操作时注意减少钻机晃动,控制钻进速度,保证孔内泥渣排出,在进尺较快地层的孔段适当地上下提动钻具,防止出现螺旋状孔,在换层钻进时,适当地减慢转速和减轻钻压,防止造成钻孔倾斜,成孔过程中经常疏通泥浆循环槽,定期清理泥浆池、沉淀池,加接钻杆前,先将钻具稍提离孔底慢速转动,再加接钻杆,有意识地形成锯齿形孔壁,增加桩体摩擦阻力以保证桩体的承载力,按照设计要求确保钻头直径,并定期检查复核钻头直径,以保证孔径达到要求,成孔完毕至开始灌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未经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工程建设监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723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坝基地层抬动变形控制结构
- 下一篇:基坑开挖支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