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具浇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72998.0 | 申请日: | 2015-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40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天明;郭耀平;喻恢凤;何静波;肖虎;张沛;涂梅仙 | 申请(专利权)人: | 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刘克宽 |
地址: | 528415 广东省中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 浇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创造涉及模具流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LED支架注塑成型的模具浇注系统。
背景技术
塑胶模具浇注系统一般包括主浇道、分浇道、横浇道和进胶口,熔胶从主浇道依次流经分浇道、横浇道进入进胶口,并通过进胶口流入模具型腔,进而可成型各种塑胶产品。
现有的模具浇注系统的设计通常都要求压力损失尽可能的小,这样可将注射压力均匀地传递到模具型腔的各个部分,进而可得到外型清晰、质量优良的塑胶产品,因此尽可能地将各浇道的长径比设计的较小,但是,对于应用在LED支架注塑成型的浇注系统,为提高注塑效率,在一模仁中将会设计多个模具型腔,进而可一次性注塑成型若干个LED支架,这就需要从主浇道延伸出来的分浇道具有足够的长度,因而分浇道长径比比较大,压力损失也比较多,进而需要较高的充模压力,较高的充模压力很容易使产品产生毛刺和变形,并且对模具的强度性能要求很高,导致生产成本过高,另外,充模压力损失过多会使分浇道的末段产生熔胶倒流现象,倒流的熔胶将进一步减缓分浇道内后续熔胶的填充速度,且倒流的熔胶也将阻碍后续填充熔胶的快速分流进入横浇道,这样就导致部分横浇道内熔胶填充不足,并且还将导致后续填充熔胶与倒流熔胶形成熔接痕,进而造成大批量的LED支架不合格,不仅减低了产品合格率,也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创造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良品率高,且生产效率高的模具浇注系统。
本实用新型创造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模具浇注系统,包括主浇道和分浇道,沿所述分浇道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横浇道,所述主浇道通过所述分浇道连接所述横浇道,位于所述主浇道与最远端的横浇道之间的所述分浇道的中心设为分割点,所述分浇道通过所述分割点分为近段浇道和远段浇道,所述近段浇道为所述主浇道与所述分割点之间的分浇道,所述远段浇道为所述分割点与所述最远端的横浇道之间的分浇道,所述远段浇道上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横浇道之间设置有缩颈部,所述缩颈部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分浇道的横截面积。
其中,所述缩颈部设置于所述分浇道沿熔胶流动方向的正上方所对应的浇道面。
其中,所述缩颈部为内凹的弧形凹槽。
其中,所述缩颈部的内凹方向与所述分浇道内熔胶流动方向垂直。
其中,所述缩颈部的横截面积为所述分浇道的横截面积的2/5~4/5。
其中,所述缩颈部的横截面积为所述分浇道的横截面积的1/2。
其中,所述缩颈部的横截面积小于与所述缩颈部相邻的所述横浇道的横截面积。
其中,所述缩颈部的长度等于相邻两个所述横浇道之间的距离。
其中,所述横浇道远离所述分浇道的一端设有用于盛放冷料的冷料腔,所述冷料腔贯穿多个呈并行设置的所述横浇道。
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模具浇注系统,通过在远段浇道上任意相邻的两个横浇道之间的分浇道设置有缩颈部,并且缩颈部的横截面积小于分浇道的横截面积,缩颈部至分浇道的封闭端为分浇道的末段,在注射压力作用下,熔胶快速通过缩颈部进入分浇道的末段,且熔胶快速填充至分浇道末段的横浇道内,由于缩颈部的横截面积小于分浇道的横截面积,熔胶倒流的阻力很大,进而能够有效阻止分浇道末段内熔胶倒流,这样后续填充的熔胶也不会因倒流的熔胶而减缓填充速度,由于没有熔胶倒流现象,进而可使后续填充的熔胶能够快速填充缩颈部与主浇道之间所有的横浇道,消除熔胶填充不足的缺陷以及熔接痕缺陷,大大提高LED支架注塑成型的良品率,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创造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一种模具浇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和图2中包括有:
1-主浇道;
2-分浇道;
3-缩颈部;
4-横浇道;
5-冷料腔。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创造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729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