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户内配电箱预留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73028.2 | 申请日: | 2015-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710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黄虎;胥超;王帮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64 | 分类号: | E04B2/64;E04B2/02;E04C3/2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玉盛;李海华 |
地址: | 40008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户内 配电箱 预留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屋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户内配电箱的预留结构。
背景技术
在砌室内墙体时,需要在墙体上预留配电箱的安装空间以及在安装空间上方设置过线槽。在现有技术中,户内配电箱的过线槽上采用钢筋过梁的形式预留。即在配电箱的安装空间上方横向搭设两根钢筋,在钢筋上砌筑页岩实心砖,待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在页岩实心砖上开过线槽。由于配电箱连接的线管较多,如果槽体开得较大,将会导致配电箱上的砌体结构破坏严重,在配管完成后,该部位只能采用砂浆修补,砂浆的重量直接承受在配电箱上,导致配电箱上口受压而变形,最终导致配电箱门盖无法安装,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户内强弱电箱上部的角部墙体抹灰位置出现斜裂缝,影响工程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提高工程质量、保障墙体完好、便于配电箱安装的户内配电箱预留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户内配电箱预留结构,包括预留于砌体立面的配电箱容置腔以及架设于配电箱容置腔上方的过梁,所述过梁为预制过梁,在该预制过梁上预留有一过线孔。
作为优化,所述过线孔为方形过线孔,所述方形过线孔的宽度为40mm,长度与配电箱的长度相匹配。
作为优化,所述预制过梁呈方形板状结构,所述过线孔沿预制过梁的竖向贯穿过梁,并且该过线孔位于配电箱的正上方。
作为优化,所述预制过梁包括过梁本体以及设于过梁本体内的两根位于同一水平面且平行的上横筋、分别位于两根上横筋正下方且处于同一水平面的两根下横筋以及若干组竖向筋,若干组竖向筋沿过梁本体的轴向均匀间隔设置,每一组竖向筋对称连接于同一立面的上、下横筋之间。
作为优化,所述配电箱容置腔由砌体的外表面向里预设,所述配电箱容置腔的深度小于砌体的厚度。
作为优化,所述预制过梁的宽度小于砌体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户内配电箱预留结构,预先制作过梁,在制作过程中预留一个过线孔,在将预制过梁架设于配电箱容置腔的上方后不需要进行再次打孔,因此,墙体结构不会被破坏,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彻底解决后期墙体开裂现象,同时保证配电箱不因上部受压而变形,增加了配电箱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户内配电箱预留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户内配电箱预留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户内配电箱预留结构一实施例中预制过梁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户内配电箱预留结构一实施例中预制过梁的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户内配电箱预留结构一实施例中预制过梁的俯向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户内配电箱预留结构,在砌立面墙体时对该户内配电箱的安装空间进行预留,包括预留于砌体立面的配电箱容置腔11以及架设于配电箱容置腔11上方的过梁,所述过梁为预制过梁12,在该预制过梁12上预留有一过线孔13。本方案中,所述砌体主要是指墙体。
本方案采用以下步骤对户内配电箱的安装空间进行预留:
第一步:在砌墙的过程中,留出用于容置室内配电箱的空间,即预留配电箱容置腔11;
本步骤中,当墙体砌到一定高度后,留出配电箱容置腔11的容置腔,其状态为:配电箱容置腔11的上方开口与两边的墙体的上表面21位于同一水平面。本实施例中,所述室内墙体的厚度可以为200mm,配电箱容置腔11可以不贯穿墙体,即配电箱容置腔11的深度小于室内墙体的厚度。如此,一方面使墙体的承载力更好,另一方面使墙体外观完整性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730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于幕墙夹具的组合球垫及幕墙夹具
- 下一篇:一种带有防电磁辐射饰面板的墙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