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雨水、污水分离井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74430.2 | 申请日: | 2015-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537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宫介;张显忠;葛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寄绿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20094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雨水 污水 分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雨水、污水分离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城市道路上多设有若干用于收集雨水和污水的下水管道,而各管道均根据路况设置同,而分别通向最后的污水处理井体。
然而,当汛期发生急剧降雨,雨水已快注满井体的情况下,因仍伴有污水的同期注入,这种现有的污水处理井无法分期处理雨水和污水,而通常只是统一投入生物介质进行简单地的生化处理。
这就使得井体内混合水的污染更加严重,而且混合水的处理也更加低效,水质的净化也更难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提高污水的净化程度和质量的雨水、污水分离井,其包括:其包括一内置若干污水净化介质的井体,所述井体的顶部井口设有一金属井盖,所述井体的井壁上连通有若干用于收集雨水的雨水管道和用于收集排放的污水的污水管道,其特点在于,所述雨水、污水分离还包括若干分别设置于各所述污水管道的出水侧的管口处的闭合装置,各所述闭合装置均包括:
一闭合盖,所述闭合盖的一侧与所述污水管道的出水侧的管口铰接,所述闭合盖的直径与所述污水管道的出水口的直径相适应;
一L型的摆杆,所述摆杆包括一水平摆臂和一垂直摆臂,所述水平摆臂的末端固接一浮球,所述垂直摆臂的一端与水平摆臂一体连接,另一端铰接于所述闭合盖的底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雨水管道的装设位置高于所述污水管道的装设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雨水管道的内径为污水管道的内径的1.5倍以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浮球为不锈钢空心球或塑料浮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污水净化介质为微生物净化载体。本实施例中的微生物净化载体为市售可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生物净化载体分别装填于塑料笼和悬浮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闭合盖的边缘与所述污水管道的的出水侧的管口处均设置有用于密封的橡胶圈。这样可以实现更好地雨水和污水的分离。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分离雨水和污水,将普通的混合式污水处理改为分离式处理,因此大大减轻了污水处理的负担,而且提高了处理的效率及净化水的质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井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污水管道闭合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井体1、雨水管道2、污水管道3、闭合盖4、摆杆5、水平摆臂51、垂直摆臂52、浮球6、闭合水位线7、浮球最高位8、微生物净化载体9、井盖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出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雨水、污水分离井包括:一井体1,设置在井体侧壁上并通入井体内的若干管道,所述管道包括:若干用于流入雨水的雨水管道2和用于流入污水的污水管道3,污水管道3的进水一侧带有由闭合盖4、L形的摆杆5、浮球6构成的闭合装置。
其中,闭合盖4的直径略大于污水管道3的外径,并且其边缘带有橡胶圈以增加密封性;污水管道进水一侧的管口也设有橡胶密封圈与闭合盖4衔接。
此外,分离井的窨井盖得选质量过硬的,尽可能地防止出现意外。
如图2所示,用于连接闭合盖4与浮球6的摆杆包括:一水平摆臂51和一垂直摆臂52,所述水平摆臂51的末端固接一浮球,所述垂直摆臂52的一端与水平摆臂1一体连接,另一端铰接于所述闭合盖4的底部。
通常,浮球选用不锈钢空心球,也可选用塑料浮子。污水管道3及雨水管道2的内径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较佳地,雨水管道2的管径比污水管道3的管径粗,雨水管道内径为污水管道内径的1.5倍以上。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井体内还置放有若干微生物净化载体9,用于对污水起到分布式的净化作用,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污水处理厂的负担;其由塑料笼和悬浮球加净化颗粒填料组成。
其中,塑料笼的形状为扁长方形,以保证其既与水体有一定的接触面积,又不易堵于管道口而影响流速,其尺寸按实际情况而定;塑料笼内所装的悬浮球加填料是通过在球形外壳内填火山岩滤料与海绵得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寄绿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寄绿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744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