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多媒体供电线束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74973.4 | 申请日: | 2015-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364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曾士杰;赵国锋;刘昶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韩淑英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多媒体 电线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试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车载多媒体供电线束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车载娱乐系统厂商对车载多媒体设备,如CD、导航产品的开发测试过程中,往往需要对产品中不同的供电线进行大量重复通断测试,如常供电线、点火线、灯线、倒车影像线等,从而验证供电线通断耐久度是否能满足设计要求。目前的操作方法,其一是人工手动通断供电线并计数,该方法严重浪费人力资源且效率低下;其二为通过程控电源编程控制,需要同时使用两个电源连接共地,还需一台电脑运行程序控制,测试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车载多媒体供电线束测试装置。
一种车载多媒体供电线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控制模块、开关模块、输入按键模块以及用于与待测产品连接的接口模块;所述盒体为封口式设计,所述控制模块安装于所述盒体内,所述开关模块设置在所述盒体的前外侧面;在所述盒体的另外一个外侧面上开有一缺口,所述输入按键模块安装其上,所述接口模块设置在与所述开关模块所在一面相对的面上;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具有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的控制器、与所述信号输出端相连接的驱动电路以及显示模块;所述控制器信号输入端与所述输入按键模块连接;所述驱动电路包括连接所述控制器信号输出端的驱动输入端,通过所述开关模块连接外部电源的电源输入端和连接所述接口模块的电源输出端。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开关管、分压电阻、限流电阻以及继电器开关,所述开关管基极连接所述限流电阻后作为驱动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信号输出端、集电极通过分压电阻连接电源、发射极接地;所述电源输入端和电源输出端为所述继电器开关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继电器开关还包括一与所述开关管集电极连接的控制端。
进一步的,包括至少一个驱动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接口模块为ISO标准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多媒体供电线束测试装置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通过控制器和驱动电路的配合可轻松、简单的实现各供电线通断的时间与次数。另外在不需要自动通断测试时,还可以用作为普通标准测试台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多媒体供电线束测试装置作进一步地描述。
一种车载多媒体供电线束测试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盒体1、控制模块2、开关模块3、接口模块4以及输入按键模块5。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盒体1为封口式设计,控制模块2安装于盒体1内,而开关模块3则设置在盒体1的前外侧面,用于控制测试项目的开始和结束,当开关模块3闭合时,控制模块2才能对测试项目进行测试。在盒体1的另外一个外侧面上开有一缺口,输入按键模块5则安装其上,同时,输入按键模块5连接控制模块2,用于对测试的参数进行设置。而在与所述开关模块3所在一面相对的面上则设置接口模块4,该接口模块4连接到待测产品上,在优选实施例中,接口模块4为标准ISO输出接口,其可以直接连接到车载多媒体设备上,可操作程度高。在其他实施例中,开关模块3和接口模块4的位置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具体地,控制模块2包括控制器21、显示模块22以及驱动电路23。如图2所示,其中控制器21包括信号输入端211和信号输出端212,该信号输入端211与输入按键模块5连接,信号输出端212则连接驱动电路23以及显示模块22。控制器21根据输入按键模块5输入的信号对驱动电路23进行控制,同时将测试状态的信息通过显示模块22进行显示。为了方便监控和控制,显示模块22和输入案件模块设置在盒体1的同一侧面上。而驱动电路23则根据控制器21的控制信号对连接在接口模块4上的待测产品进行测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749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