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收放起落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78534.0 | 申请日: | 2015-05-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220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光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哈博森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25/10 | 分类号: | B64C25/10;B64C25/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18054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起落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飞机技术领域,涉及收放起落架。
背景技术
无人飞机的收放起落架的作用是无人飞机降落时,用于支撑无人飞机机体,以实现无人飞机安全稳定地降落。现有技术中的无人飞机的收放起落架的架脚的数量一般为两个,这两个架脚分别由一个驱动电机来驱动架脚转动,从而调节两个架脚之间的距离,以使飞机能安全稳定地降落在表面比较特殊的区域,如表面凹凸不平比较严重或者表面面积较小的区域。这种无人机的收放起落架由两个驱动电机来控制两个架脚之间的距离,因此往往存在一些不足点:1、收放起落架重量较重,从而导致无人机整体重量较重,不利于无人机轻量化的发展;2、收放起落架生产成本较高,从而导致无人机的生产成本较高。为此很有必要设计一种无人机的收放起落架,其具有重量轻、生产成本低的特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收放起落架,其具有重量轻、生产成本低的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收放起落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架脚、第二架脚、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一旋转头、第二旋转头和驱动装置;
所述第一支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架脚,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旋转头,所述第二支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架脚,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旋转头;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外壳、驱动电机、传动机构、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安装于所述第一外壳,所述第二外壳与所述第一外壳形成一空腔,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外壳上,所述传动机构、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安装于所述空腔内,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与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移动块安装于所述第一输出端上,所述第二移动块安装于所述第二输出端上;
所述第一旋转头和第二旋转头分别伸入所述外壳的空腔内,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外壳铰链连接,所述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旋转头和第二旋转头。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六齿轮、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所述第一齿轮安装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上,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二齿轮的转轴上,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齿轮的两侧,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五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六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第六齿轮彼此相对应,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第五齿轮连接,所述第二螺杆与所述第六齿轮连接,所述第一移动块通过螺纹配合安装于所述第一螺杆上,所述第二移动块通过螺纹配合安装于所述第二螺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旋转头的一端设有一第一圆槽,所述第一支杆的一端套装于所述第一圆槽内,所述第一旋转头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外壳的空腔内,该端设有一个与所述第一移动块相配合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移动块安装于该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二旋转头的一端设有一第二圆槽,所述第二支杆的一端套装于所述第二圆槽内,所述第二旋转头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外壳的空腔内,该端设有一个与所述第二移动块相配合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移动块安装于该第二卡槽内。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收放起落架,其驱动装置通过一个驱动电机来控制收放起落架的两个支杆之间的夹角,从而实现调节两个架脚之间的距离。相对现有技术中的收放起落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收放起落架的生产成本低,且收放起落架的整体重量轻,从而使无人机的整体重量更加轻量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收放起落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装置去除第二外壳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装置去除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第一架脚1、第一支杆2、第一旋转头3、第二旋转头4、第二支杆5、第二架脚6、驱动装置7;
第一外壳71、第二外壳72、驱动电机73、第一齿轮74、第二齿轮75、第三齿轮76、第四齿轮77、第五齿轮78、第六齿轮79、第一螺杆80、第一移动块81、第二螺杆83、第二移动块84。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哈博森智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哈博森智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785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挖钻机动力头缓冲补油系统
- 下一篇:一种组合电磁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