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振动抵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78886.6 | 申请日: | 2015-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671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富豪;王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G11/50 | 分类号: | B60G11/50;B60G11/54;B60G11/60;B60N2/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05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振动 抵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振动抵消装置,属于汽车避振系统里面的零件,属于汽车零部件。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的避振系统结构复杂,而且避振效果不是很好,特别是一般的避振系统只有一个弹簧起主要作用,由于弹簧的弹性由于最大承载力的限制,使得弹簧普遍较硬,令弹簧回弹的时候过于猛烈,使驾驶者在车内感到不舒服,现有的汽车上还没有能够主动抵消振动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主动抵消振动的车辆振动抵消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车辆振动抵消装置包括汽车座椅、控制器、振动器、振动检测器、空气压缩机、第一弹簧、第一连接杆以及助力机构,所述第一弹簧套装于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有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助力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为空心结构,所述空气压缩机与所述第一弹簧内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杆为弹性橡胶制成,所述助力机构包括弹性短杆、刚性长杆以及扭簧,所述弹性短杆与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端为固定端,所述第二端为自由端,所述弹性短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扭簧连接,所述刚性长杆的一端与所述扭簧连接,所述刚性长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扭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振动器电连接,所述振动器设置于汽车座椅内,所述振动检测器固定在刚性长杆上。通过振动检测器检测振动的大小,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振动器,令振动器设置在汽车座椅内,实现对振动的抵消,形成更加舒适的环境。
本实用新型第一弹簧具有主回弹能力,助力机构是一种柔性回弹机构,能够有效回弹各种振动,而且回弹的性能比第一弹簧的回弹性能好,为此能够令汽车内的使用者较为舒适。所述第一连接杆为弹性橡胶制成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助力机构包括弹性短杆、刚性长杆以及扭簧组成,所述弹性短杆与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端为固定端,所述第二端为自由端,所述弹性短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扭簧连接,所述刚性长杆的一端与所述扭簧连接,所述刚性长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扭簧连接。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弹性短杆的中央与所述刚性长杆的中央通过一弹性绳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第一弹簧的回弹能力,还具有助力机构的回弹能力,由于第一弹簧承担了最大负载能力的限制使得其较硬,然而助力机构能够有效克服该缺陷,使其能够实现舒适性和功能性的统一。实现主动抵消振动,实现舒适化驾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第一弹簧1,第一连接杆2,控制器3,振动器4,振动检测器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该车辆振动抵消装置包括汽车座椅、控制器3、振动器4、振动检测器5、空气压缩机、第一弹簧1、第一连接杆2以及助力机构,第一弹簧1套装于第一连接杆2,第一连接杆2有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助力机构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端和第二端活动连接,第一弹簧1为空心结构,空气压缩机与第一弹簧1内空腔相连通,第一连接杆2为弹性橡胶制成,助力机构包括弹性短杆、刚性长杆以及扭簧,弹性短杆与第一端相连,第一端为固定端,第二端为自由端,弹性短杆的另一端与扭簧连接,刚性长杆的一端与扭簧连接,刚性长杆的另一端与扭簧连接,控制器3与振动器4电连接,振动器4设置于汽车座椅内,振动检测器5固定在刚性长杆上。通过振动检测器5检测振动的大小,然后通过控制器3控制振动器4,令振动器4设置在汽车座椅内,实现对振动的抵消,形成更加舒适的环境。
第一连接杆2为弹性橡胶制成,第一弹簧1与第一连接杆2的中央固定。
本实施例中,第一弹簧1是主回弹弹簧,第一连杆主要作用是连接车辆底盘与悬架系统,助力机构是辅助的回弹能力,能够通过调节助力机构的数量来调节整体的回弹能力。第一端固定在车底盘上,第二端活动连接于悬架系统上。
本实施例中,空气压缩机能够压缩空气,然后将空气导入第一弹簧1的空腔内,使得第一弹簧1具有柔性回弹的作用,而且弹簧本身的金属回弹能力与空气的回弹能力相结合能够实现更好的操控性,而通过调节弹簧内空腔内的空气压力,可以实现对弹簧回弹能力的条件,比更换第一弹簧1方便得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工学院,未经盐城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788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后悬减震器安装结构
- 下一篇:省力采摘运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