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透镜与外壳体分离的点光源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80975.4 | 申请日: | 2015-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479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柏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柏卫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17/10;F21V31/00;F21V15/02;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1 | 代理人: | 皮发泉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镜 外壳 分离 光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点光源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透镜与外壳体分离的点光源。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是一种能发光的半导体电子元件,可以将电能转化为光能输出。由于其亮度、光照度较强,且功耗小的缘故,被广泛应用于照明、显示等领域。
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103499035A”,名称为“LED点光源”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LED 点光源,包括:设置有LED 芯片的电路板、与该电路板电连接的连接线缆、固定所述电路板并设置有供所述连接线缆走线用线槽的基座,以及罩设于所述电路板与基座相对一侧的透光罩体,所述电路板与该透光罩体之间形成第一空间,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基座之间形成第二空间,所述电路板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空间与该第二空间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基座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空间与外界连通的第二通孔。这样,由于上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空气流通作用,LED 点光源内部温度会随外界温度迅速变化,而不会使透光罩体因内外温度差而在内表面结露,避免结露接触电路板造成短路或器件烧毁,保证了LED 点光源的正常工作及器件安全。
然而,该发明中的透光罩体即为外壳体与透镜的合体结构,这样透光罩并不能够很好地达到均匀LED芯片灯光的效果,并不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透镜与外壳体分离的点光源。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透镜与外壳体分离的点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LED芯片、PCB板、透镜、外壳体以及导线;所述多个LED芯片焊接在PCB板上,所述透镜固定在PCB板上LED芯片的相应位置,所述外壳体设置有多个与透镜相适配的通孔并固定在PCB板上,所述透镜顶部伸出通孔裸露在环境中,导线分别从PCB板两端引出穿过外壳体与外界电源电连接。
其中,所述外壳体上还设置有穿过导线的走线槽与定位孔,所述走线槽和定位孔均以中心对称的形式设置在外壳体两端。
其中,所述导线为两芯或多芯并排线,所述走线槽朝向PCB板方向的表面上设置有走线方向箭头,焊接好两芯或多芯并排线的PCB板将两端部的两芯或多芯并排线按照走线方向箭头分别从两端走线槽引出。
其中,该点光源还包括防水胶,PCB板与外壳体固定连接围合形成容置透镜与LED芯片的腔体,防水胶灌注在腔体的外表面,并通过通孔与透镜之间的缝隙、螺丝孔和螺丝之间的缝隙、导线与走线槽之间的缝隙以及PCB板与外壳体之间的缝隙灌注到腔体内。
其中,该点光源还包括固定螺丝,所述PCB板边缘位置设置有多个螺丝孔,所述外壳体上与螺丝孔相适配的设有多个螺纹座,所述PCB板与外壳体之间通过固定螺丝进行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透镜与外壳体分离的点光源通过将透镜与外壳体分开设置,在外壳体上设置透镜的通孔,先将透镜直接插入焊好导线的PCB板中,然后将带透镜的PCB板装入外壳体中,再锁上螺丝,最后注入密封胶以防水。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防水效果好,光效更佳,能够使透镜与PCB板上的LED芯片得到更好的适配,适于广泛投入实际生产过程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透镜与外壳体分离的点光源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透镜与外壳体分离的点光源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透镜与外壳体分离的点光源的侧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0、PCB板 11、透镜
12、外壳体 13、导线
14、螺丝 101、螺丝孔
121、通孔 122、螺纹座
123、走线槽 124、定位孔
125、走线方向箭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柏卫,未经柏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809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