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焊接辅助工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81656.5 | 申请日: | 2015-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45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吴焱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张春雨;逢京喜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调 焊接 辅助 工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身机舱焊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焊接辅助工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新产品试制阶段(新产品量产前),由于试制设备与量产时设备存在一定差异,部分设备无法实现所有车型全方位焊接,特别是车身机舱总成,车身机舱总成由左纵梁总成、右纵梁总成、前围板总成等3部分组成,车身机舱由于其结构复杂、空间小、焊点密集等特点,导致车身机舱总成部分焊点在夹具工作状态下由于夹爪与焊枪干涉导致部分焊点无法实现,需要将夹具的夹爪打开进行补焊作业。此时,由于车身机舱总成部分焊点在夹具夹爪夹紧状态下无法实现,各钣金件连接不牢靠,在夹具夹爪打开补焊过程中,由于各钣金件之间缺乏有效约束,处于自由状态,补焊过程中容易出现焊接变形现象,从而导致车身机舱总成精度偏低,严重影响整车性能,如:异响、舒适性等等。
新产品试制阶段,在车身机舱总成补焊过程中,为防止补焊过程中容易出现机舱左、右纵梁外张或收缩情况,通常采用汽车前防撞梁对车身机舱进行固定,实现其对车身机舱总成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因焊接引起的变形。
汽车前防撞梁由于其结构原因,主要通过螺栓将前防撞梁固定在车身机舱左右纵梁上,由于汽车前防撞梁上有4个安装孔,考虑车身焊接精度因素及可装配性,汽车前防撞梁上4个安装孔较车身机舱纵梁安装孔偏大2.0mm左右。即使车身机舱总成左、右纵梁由于种种原因(制造过程中累计公差、夹具状态不稳定等)出现外张或收缩情况,其前防撞梁均能装配在车身机舱左右纵梁上。从而很难保证机舱左右纵梁间尺寸补焊完成后符合产品设计要求。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
1、前防撞梁长度不可调节,车身机舱总成左、右纵梁间距偏大或偏小时,无法进行进行长度调节,使补焊前左右纵梁间距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2、前防撞梁装配精度较低,其安装孔公差要求相对较松,装配余量较大,只要纵梁左右间距偏差控制在±4.0mm以内,前防撞梁均能实现装配,而机舱左右纵梁间距偏差要控制要求在±1.5mm以内。此种固定方式无法有效控制补焊后机舱左右纵梁间距尺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焊接辅助工装结构,以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防撞梁长度不可调,以及前防撞梁装配精度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焊接辅助工装结构,包括双头螺纹调节杆,所述双头螺纹调节杆的左端通过螺纹连接左连接杆,所述左连接杆的末端连接左安装板;所述双头螺纹调节杆的右端通过螺纹连接右连接杆,所述右连接杆的末端连接右安装板;所述左安装板及所述右安装板上分别设有用于安装前防撞梁的定位销。
优选地,所述双头螺纹调节杆为阶梯轴结构,在两端的小轴上设有螺纹;所述左连接杆的前端和所述右连接杆的前端均设有与所述螺纹相配的螺孔。
优选地,所述双头螺纹调节杆的大轴中部为六菱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定位销两两一组且间隔一定距离。
优选地,所述定位销的顶端通过螺母固定在左安装板或右安装板上,所述定位销的底端穿过左安装板或右安装板,卡合在机舱纵梁前防撞梁安装板上。
优选地,所述的定位销的底端为锥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方案,通过采用可调节结构,使得前防撞梁长度可调,同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能较好的提高车身孔位精度。采用此工装焊接后的机舱,其孔位精度远远大于现有技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调焊接辅助工装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图3为图1的主视图;
图4为可调焊接辅助工装的装配图;
图中:
1-双头螺纹调节杆2-左连接杆3-右连接杆4-左安装板5-右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816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下焊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角钢塔脚自动焊接用压板夹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