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短波宽带双鞭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84159.0 | 申请日: | 2015-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205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喆;王亚亮;任辉;时长永;马玉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特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1/38;H01Q1/42;H01Q9/3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短波 宽带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天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短波宽带双鞭天线。
背景技术
2~30MHz的短波通信由于能利用地波,特别是利用天波完成中近远距离,甚至全球通信最易建立、最经济、最有效的民用、军用通信手段,为了利用跳频扩频抗干扰,用户均希望使用短波宽带天线。受安装空间的限制,舰船只能使用水平面方向图呈全向的鞭天线。
为了实现宽频带,现有短波宽带鞭天线使用有耗加载元件和宽带阻抗匹配网络构成的10m宽带鞭天线,该天线由于用有耗加载元件加载,所以不仅辐射效率低,而且不能承载2KW以上的大功率;高低口短波双鞭天线,利用天线结构和宽带阻抗匹配的网络虽然实现宽带阻抗匹配,但存在尺寸大的缺点,所以在舰船上基本不用;现在舰船广泛使用的短波宽带鞭天线均采用由双鞭和宽带阻抗匹配网络组成的高低口短波宽带天线。
由于低口12m~13m高的双鞭通常用不锈钢制造,不仅重量重,而且难折倒,特别是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使用中,存在易腐蚀损坏的缺点。另外不锈钢的电导率比铜和铝的低,因而天线的辐射效率也相对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短波宽带双鞭天线,不仅克服了钢制鞭天线重量重、难折倒、易腐蚀损坏的缺点,而且由于用电导率比较高的铜网作为鞭天线的辐射体,因而天线的辐射效率也就提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绝缘底座上的宽带双鞭天线,宽带双鞭天线为上细下粗的圆锥形外包铜网的碳纤维金属管,宽带双鞭天线均通过金属馈线接入匹配网络,宽带双鞭天线通过射频连接器连接金属馈线,匹配网络通过同轴馈线接入电台。
所述宽带双鞭天线为12m~13m高的低口双鞭或6m高的高口双鞭。
所述低口双鞭的间距D为5m~6m,高口双鞭的间距D为3m。
所述宽带双鞭天线的每根天线包括三根上细下粗的圆锥形外包铜网的碳纤维金属管,相邻两根碳纤维金属管之间通过紧配合结构连接固定,宽带双鞭天线的顶端均覆盖有防水层。
所述宽带双鞭天线底部开设有射频连接孔,匹配网络设置在匹配箱中,匹配箱外设置有芯线连接匹配网络的射频连接器,金属馈线的输入端连接射频连接孔,输出端连接射频连接器。
所述匹配网络为能够选择匹配频率的多级LC匹配电路。
所述射频连接器采用N-50KF型射频头。
所述射频连接孔上设置有防雨罩。
所述金属馈线采用φ3mm的金属线。
所述绝缘底座为柱形管,柱形管的内径与宽带双鞭天线底部的外径相同,绝缘底座上设置有强化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碳纤维金属管作为宽带双鞭天线,碳纤维金属管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韧性好的优点,碳纤维金属管外表面覆盖铜网能够增加电导率,从而使本实用新型仅克服了钢制鞭天线重量重、难折倒、易腐蚀损坏的缺点,而且由于用电导率比较高的铜网作为鞭天线的辐射体,因而天线的辐射效率也就大幅度提高。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具有低口双鞭(2)和高口双鞭(3)两种规格,能够适应不同的应用场合。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防雨罩,能够将雨水排走,对射频连接孔进行防水保护。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能够将宽带双鞭天线套装在绝缘底座上,绝缘底座上安装强化环以保证其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采用高口双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采用低口双鞭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低口双鞭天线驻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高口双鞭天线驻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采用低口双鞭天线F=6MHz时的俯仰面方向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采用低口双鞭天线F=6MHz时的方位面方向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采用高口双鞭天线F=20MHz时的俯仰面方向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采用高口双鞭天线F=20MHz时的方位面方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特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陕西特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841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