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具内自动切除侧胶口结构及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88909.1 | 申请日: | 2015-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491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孙青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38 | 分类号: | B29C45/38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王震宇 |
地址: | 523878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 自动 切除 侧胶口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内自动切除侧胶口结构及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大屏手机、平板电脑采用模具注塑成型的机壳,为了满足产品的装配尺寸功能,侧胶口(又称水口)去除一定要干净,常见的水口去除方式有以下几种:1.用美工刀手工切除;2.开发制造或采购自动冲切水口机,二次加工。3.CNC切削加工去除。传统的侧胶口进胶方式去除方式的弊端如下:(1)手动切水口浪费人力,生产效率低下,(2)手动切除水口浪费人力且多次接触产品,造成产品表面脏污;(3)劳动强度大,易疲劳;(4)工作安全性低,容易削到手;(5)开发制造或采购自动冲切水口机;(6)设计制造装配夹具;增加生产成本。传统的侧胶口进胶方式模具结构无法实现模内去除水口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模具内自动切除侧胶口结构及模具,该模具内自动切除侧胶口结构使水口被顶出模具后与产品自动分离,省去切除水口的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具内自动切除侧胶口结构,包括切水口镶件、顶产品用顶针以及顶流道用顶针,所述切水口镶件的下端固定在模具的下模上,所述切水口镶件的上端具有作为入胶口的通孔,待切除的水口料的尾部形成于所述通孔内,所述顶产品用顶针贴靠所述切水口镶件的外侧而设置,所述顶产品用顶针以可上下活动的方式安装在模具的下模上,所述顶产品用顶针的上端顶在模具的上模和下模之间的产品上,所述顶流道用顶针以可上下活动的方式安装在模具的下模上,所述顶流道用顶针的上端顶在待切除的水口料的前端。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为孔径沿入胶方向渐宽的锥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直径在0.8mm以下。
一种模具,包括所述模具内自动切除侧胶口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内自动切除侧胶口结构,可自动去除水口,保证了产品的装配功能和尺寸要求,达成了品质目标。通过这种自动去水口的结构,节约了人力成本,减少后续手工或机械切水口机的开发制造,省去了CNC加工以及产品夹具、治具的制造,也避免了二次后加工过程中对产品表面质量产生了污染,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具内自动切除侧胶口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C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及其应用。
参阅图1和图2,在一种实施例中,一种模具内自动切除侧胶口结构包括切水口镶件2、顶产品用顶针1以及顶流道用顶针3,切水口镶件2的下端固定在模具的下模(或称后模)上,切水口镶件2的上端具有作为入胶口的通孔,待切除的水口料6的尾部形成于通孔5内,顶产品用顶针1贴靠切水口镶件2的外侧而设置,顶产品用顶针1以可上下活动的方式安装在模具的下模上,顶产品用顶针1的上端顶在模具的上模(或称前模)和下模之间的产品4上,顶流道用顶针3以可上下活动的方式安装在模具的下模上,顶流道用顶针3的上端顶在待切除的水口料6(流道)的前端。优选地,为了便于镶件2有效切除水口料6,切水口镶件2的进胶通孔直径在0.8mm以下。优选地,切水口镶件2上的通孔5为孔径沿入胶方向渐宽的锥形结构。优选地,通孔5做拔模角度,方便出模。优选地,在后模与切水口镶件2连接处,后模内缩0.05mm,以防止胶口出模倒扣。
根据一种实施例,自动切除侧胶口的工作过程如下:
1.切水口镶件固定于后模芯不动,前、后模模芯合模完成一次注塑后模具开模,产品进入待顶出状态;
2.在注塑机顶棍的顶出力下,使顶产品的顶针与顶流道的顶针同时顶出,此时切水口镶件的切面就会将水口料沿产品的边缘切断,完成产品顶出与水口自动脱离产品动作。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其还可以对这些已描述的实施方式做出若干替代或变型,而这些替代或变型方式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889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