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拖拽航空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92236.7 | 申请日: | 2015-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20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季冬冬;周正平;丁春风;徐龙龙;王宇熙;单海龙;江华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通光电子线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8 | 分类号: | H01B7/18;H01B13/02;H01B13/26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卢海洋 |
地址: | 226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航空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空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拖拽航空电缆。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应用的航空电缆采用交联乙烯-四氟乙烯或者聚酰亚胺的复合电线电缆,对于规格较小的需通过合金线芯提高拖拽的能力。上述复合电缆的缺点是交联乙烯-四氟乙烯的耐磨性不好;聚酰亚胺的复合电线电缆的导线需要烧结,工艺很难掌握,而且这些原材料目前都受控于国外,特别是聚酰亚胺复合带;此外上述复合电缆的抗拖拽性能也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航空电线电缆,拖拽能力差、性能差、工艺很难掌握,制造成本高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拖拽能力强且耐高温、耐磨、耐水解的新型拖拽航空电缆。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拖拽航空电缆,包括导电芯线、由内向外依次包覆在导电芯线上的复合绝缘层、拖拽承力层和复合护套层,所述复合绝缘层由绝缘层Ⅰ和绝缘层Ⅱ构成,所述护套层由护套层Ⅲ和护套层Ⅳ构成,所述绝缘层Ⅰ包覆在导电芯线上、所述护套层Ⅲ包覆在拖拽承力层上,所述导电芯线采用镀银铜线绞合制成,所述拖拽承力层采用PBO纤维制成。
其中,所述绝缘层Ⅰ和护套层Ⅲ由纯聚酰亚胺材料制成,所述绝缘层Ⅱ和护套层Ⅳ采用乙烯-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应用了聚酰亚胺带进行内层编织,利用其硬度,借鉴同轴电缆扁带编织的经验,很快实现该工艺,省去聚酰亚胺复合带需要烧结的工艺摸索,纯聚酰亚胺带和乙烯-四氟乙烯国内材料生产成熟,达到了降低成本的目的。
采用的PBO纤维,其强度高、材料比镀银圆铜线轻,可提高电缆拖拽能力,防止飞行器高度飞行时产生的外力将其拉断。
该航空电缆使用的工艺材料采购周期短,生产效率较高,同时该材料具有耐高温、重量轻、外径小、燃烧烟密度小、真空逸散性能优越、机械强度高、耐燃性好、耐辐射性能优越等特点,满足航空飞行器的诸多要求,适应于在航空飞行器的减重和高温环境下布线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导电芯线,2、绝缘层Ⅰ,3、绝缘层Ⅱ,4、拖拽承力层,5、护套层Ⅲ,6、护套层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拖拽航空电缆,包括导电芯线1,导电芯线1为多根镀银圆铜线,以同心圆绞合而成,导电芯线1的外表面依次包裹有两层绝缘层,分别为纯聚酰亚胺带绝缘层Ⅰ2和乙烯-四氟乙烯绝缘层Ⅱ3,纯聚酰亚胺带绝缘层采用编织的方式交叉编织在导电芯线1表面,乙烯-四氟乙烯挤出于纯聚酰亚胺带外表面。拖拽承力层4采用缠绕的方式在绝缘层外缠绕PBO丝形成,拖拽承力层4的外表面依次包裹有两层护套层,分别为纯聚酰亚胺带护套层Ⅲ5和乙烯-四氟乙烯护套层Ⅳ6,纯聚酰亚胺带护套层采用绕包的方式在拖拽承力层表面,乙烯-四氟乙烯挤出于纯聚酰亚胺带外表面,制成新型拖拽航空电缆。
一种新型拖拽航空电缆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用管绞机绞合多根镀银圆铜线作导电芯线;
b、在导电芯线外用16锭或24锭扁带编织机进行纯聚酰亚胺带绝缘带的编织,制成绝缘层Ⅰ;
c、在绝缘层Ⅰ外用单螺杆挤出机挤制乙烯-四氟乙烯,挤出机以一定的速度旋转螺杆,配以牵引速度,制成绝缘层Ⅱ;
d、制成绝缘层后,在外用缠绕机进行PBO丝的编织缠绕,形成一层圆形拖拽承力层;
e、制成拖拽承力层后,在外用立式双头绕包生产线分别制造聚酰亚胺绕包层,制成护套层Ⅲ;
f、在护套层Ⅲ外,用单螺杆挤出机挤制乙烯-四氟乙烯,挤出机以一定的速度旋转螺杆,配以牵引速度,制成护套层Ⅳ,制成新型拖拽航空电缆。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航空电缆加工难、拖拽承力差、成本高、技术受控于国外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通光电子线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通光电子线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922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