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易于草籽萌发生长的生态浮床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92259.8 | 申请日: | 2015-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888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林;刘波;唐晓燕;万寅婧;李文静;李强;盛明;庄巍;何斐;梁斌;李维新;邹长新;潘国权;王昌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南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004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易于 草籽 萌发 生长 生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净化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易于草籽萌发生长的生态浮床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富营养化湖泊、水源地以及缓流河道的水质改善技术大致分为工程性措施、化学方法和生物性措施。工程性措施包括底泥疏浚、水体曝气、注水冲稀以及在底泥表面固化等,这类方法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治标不治本;化学方法包括凝聚沉降、化学药剂杀藻等,化学方法虽然见效快,但极易引入新的污染物,生态风险高。生物性措施是利用水生生物吸收利用氮、磷元素进行代谢活动以去除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方法,这类方法契合生态系统修复原理,长期坚持可彻底根治水体富营养化。目前国内外对应用生物性措施改善水质的工程较多,取得了较好的水体净化效果。
生态浮床是重要的水体净化生物性措施,其中植草型生态浮床因效果较好已被广泛应用,这类生态浮床大都是在浮床支架上放置草垫,在草垫中放置水生植物草籽,草籽萌发后,根系扎入草垫进而进入水体,通过吸收水中营养物质,达到去污作用。
但是,这类生态浮床有以下弊端:1、水生植物草籽在湿润透气环境下最易萌发,在干燥或被水浸没的环境下萌发率很低,而草垫吸水后变重易倾斜,极易使部分草籽浸没在水中,导致其无法萌发;2、草垫长期泡水,容易使草垫解体,导致生态浮床的耐久性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草籽萌发率高、浮床不易损坏、污水净化效果好的生态浮床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易于草籽萌发生长的生态浮床结构,包括浮床架,其中:浮床架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架和固定在底架四周、向上延伸的围板,底架和围板围成的空间内放置多孔的玻璃纤维填料,玻璃纤维填料中的玻璃纤维竖向设置,在玻璃纤维填料上部放置水生植物草籽,位于玻璃纤维填料底部的待处理污水能顺着玻璃纤维孔隙上升将玻璃纤维填料上部浸润。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底架上铺设有网,网与底架配合将玻璃纤维填料限位于浮床架中。
上述的浮床架为PVC中空材料制作。
上述的网为尼龙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浮床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多孔玻璃纤维填料代替草垫,利用水的毛细管作用,将位于玻璃纤维填料下部的水吸上来,使玻璃纤维填料上部始终处于湿润状态,有利于草籽萌发。
2)玻璃纤维填料各部分结构均匀吸水,不会出现一侧吸水多,一侧吸水少,导致生态浮床部分翘起、部分淹没的情况。
3)当草体生长,草根会扎于玻璃纤维填料中,使草体与玻璃纤维填料融为一体,有利于生态浮床整体稳定性,生态浮床不易损坏。
4)由于玻璃纤维填料为多孔结构,为微生物提供了理想的附着场所,同时,植物的根系除了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还会释放氧气,有利于微生物生长,扩大协同去污效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浮床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在图1的基础上安装网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玻璃纤维填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玻璃纤维填料放入浮床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纵剖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浮床架1、底架11、围板12、玻璃纤维填料2、网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易于草籽萌发生长的生态浮床结构,包括浮床架1,其中:浮床架1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架11和固定在底架11四周、向上延伸的围板12,底架11和围板12围成的空间内放置多孔的玻璃纤维填料2,玻璃纤维填料2中的玻璃纤维竖向设置,在玻璃纤维填料2上安置草籽,位于玻璃纤维填料2底部的待处理污水能顺着玻璃纤维孔隙上升将玻璃纤维填料2上部浸润。
实施例中,底架11上铺设有网3,网3与底架11配合将玻璃纤维填料2限位于浮床架1中。
实施例中,浮床架1为PVC中空材料制作。
实施例中,网3为尼龙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南通大学,未经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南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922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反渗透净水器净化系统
- 下一篇:排污口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