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回收上升管余热的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92783.5 | 申请日: | 2015-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063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平山;文海波;姜龙龙;刘小源;朱友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伟天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1/18 | 分类号: | F22B1/18;C10B27/00 |
代理公司: | 徐州支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4 | 代理人: | 张荣亮 |
地址: | 22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收 上升 余热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余热回收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回收上升管余热的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对焦化行业节能降耗工作的持续推进,如何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浪费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焦炭企业自使用碳化室法烧制焦炭以来,上升管内高温焦炉荒煤气的余热就一直未能有效利用,只能用循环氨水降温把热量白白浪费。有人将荒煤气与夹套内的工艺介质水换热,但是出现换热面粘结焦油、絮状物堵塞问题,换热面损坏后,夹套内工艺介质水漏进碳化室影响焦炭生产。近年来,采用热管技术和导热油技术进行焦炉荒煤气余热利用,都不能长周期稳定运行,主要原因是:这些技术都没有克服焦炉煤气换热的困难,当换热系统其它部分故障停止工作时,碳化室法,一炉焦没有生产完,是不能在中途短时间内停炉的,所以出现热管爆管、导热油过热结焦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收上升管余热的设备,充分利用了高温荒煤气,同时还避免了出现热管爆管、导热油过热结焦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回收上升管余热的设备,包括上部上升管、上升管管盖、桥管和集气管,桥管一端与桥管法兰连接,另一端与集气管连接,还包括环形壳体,环形壳体设置在上部上升管与上升管管盖之间,环形壳体通过桥管法兰与桥管连接,环形壳体表面分布环形列管,环形列管与汽包连接,环形壳体为“八”字形状。
进一步的,环形壳体由顶部到底部管径不断扩大,底部向桥管连接方向倾斜。
进一步的,环形列管采用堆焊方式与环形壳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高温荒煤气由上部上升管进入环形壳体内部,向上流动至顶部后沿环形壳体内壁向下至桥管处,由于氨水喷洒管作用,负压吸入集气管内;流动过程中荒煤气通过环形壳体与环形列管换热,环形列管将热量传递至汽包,副产蒸汽或热水,充分利用了高温荒煤气,同时还避免了出现热管爆管、导热油过热结焦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汽包,2、上升管管盖,3、环形壳体,4、环形列管,5、桥管法兰,6、桥管,7、上部上升管,8、集气管,9、氨水喷洒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回收上升管余热的设备,包括上部上升管7、上升管管盖2、桥管6和集气管8,桥管6一端与桥管法兰5连接,另一端与集气管8连接,还包括环形壳体3,环形壳体3设置在上部上升管7与上升管管盖2之间,环形壳体3通过桥管法兰5与桥管6连接,环形壳体3表面分布环形列管4,环形列管4与汽包1连接,环形壳体3为“八”字形状,可以增加环形壳体3内换热面积,环形壳体3由顶部到底部管径不断扩大,底部向桥管6连接方向倾斜,使附着焦油石墨沿内壁流淌。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性能,环形列管4采用堆焊方式与环形壳体3连接。
工作时,高温荒煤气由上部上升管7进入环形壳体3内部,向上流动至顶部后沿环形壳体3内壁向下至桥管6处,由于氨水喷洒管9作用,负压吸入集气管8内。流动过程中荒煤气通过环形壳体3与环形列管4换热,环形列管4将热量传递至汽包1,副产蒸汽或热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伟天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徐州伟天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927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氧化铝超浓相输送溜槽装置
- 下一篇:一种MOCVD反应室的水冷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