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扇贝脏器负压吸附装置的气体导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93379.X | 申请日: | 2015-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69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尹欣玲;刘江涛;弋景刚;王泽河;李珊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2C29/04 | 分类号: | A22C2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1001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扇贝 脏器 吸附 装置 气体 导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扇贝脏器负压吸附装置的气体导流结构,在对扇贝的外套膜及脏器进行负压吸附剥离时,气体导流结构可以使气体流向井然有序,利于剥离且减少贝柱损伤,同时避免了湍流涡旋造成的不必要的能量损耗。
背景技术
目前,扇贝加工技术还不够成熟。在扇贝的开壳取肉环节,扇贝的外套膜以及脏器的剥离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严重阻碍了后续加工,如贝柱的剥离。传统的方式为人工刀具剥离,效率低下且加工环境恶劣,因此亟需一种自动化剥离外套膜及脏器的设备。在研发负压吸附式剥离外套膜及脏器的设备时,因扇贝结构特殊性,试验发现壳体内有湍流涡旋产生,能量浪费严重,加工效率较低,同时因为气体流向杂乱,会造成剥离困难、贝柱损伤。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装置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扇贝脏器负压吸附装置的气体导流结构,在采用负压吸附方式剥离外套膜及脏器的过程中,使气体流向井然有序,利于剥离且减少贝柱损伤,同时没有湍流涡旋产生,避免了湍流涡旋造成的不必要的能量损耗,提升了能量的利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扇贝脏器负压吸附装置的气体导流结构,由抽吸管道、气体导流罩、支撑爪、扇贝仿形口、夹具组成。首先在预备状态,去掉上壳的扇贝通过上料装置到达抽吸位置,由底端夹具固定后,抽吸管道向下移动,至下端的扇贝仿形口与扇贝之间留有小缝隙的吸口区域,进入工作状态,空气从抽吸管道下端口与待加工扇贝间的吸口区域进入抽吸管道,空气通过气体导流罩向上抽吸,使高速气流紧贴外套膜及脏器的表面流动,将外套膜及脏器通过抽吸管道送到集料箱中。然后抽吸管道上移,回到预备状态,如此反复,完成扇贝外套膜及脏器的抽离。半球形的气体导流罩是橡胶制品,通过三个支撑爪与抽吸管道固定连接,可随着抽吸管道上下移动,气体导流罩下端口为扇贝仿形口,避免抽吸时扇贝移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对扇贝外套膜及脏器进行抽离的过程中,气体导流罩引导吸口区域的气体的流动,使高速气流紧贴外套膜及脏器的表面流动,避免了吸口区域湍流的形成,使流向有序,提高剥离率,减少能量损耗,提高能量利用率,同时避免对贝柱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备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导流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抽吸管道,2.气体导流罩,3.支撑爪,4. 扇贝仿形口,5.夹具。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中的情况。如图1,此刻为预备状态,去掉上壳的扇贝通过上料装置到达抽吸位置,由底端夹具(5)固定后,抽吸管道(1)向下移动,至下端的扇贝仿形口(4)与扇贝之间留有小缝隙的吸口区域。
如图2,此刻为工作状态,空气从抽吸管道(1)下端口与待加工扇贝间的吸口区域进入抽吸管道(1),空气通过气体导流罩(3)向上抽吸,使高速气流紧贴外套膜及脏器的表面流动,将外套膜及脏器通过抽吸管道(1)送到集料箱中。然后抽吸管道(1)上移,回到预备状态,如此反复,完成扇贝外套膜及脏器的抽离。
如图3,半球形的气体导流罩(3)是橡胶制品,通过三个支撑爪(2)与抽吸管道(1)固定连接,可随着抽吸管道(1)上下移动,气体导流罩(3)下端口为扇贝仿形口(4),避免抽吸时扇贝移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农业大学,未经河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933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