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纱经编机的成圈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93934.9 | 申请日: | 2015-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259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占洪;赵红霞;赵加洋;樊腾飞;徐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润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27/24 | 分类号: | D04B27/24;D04B2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陈磊 |
地址: | 21314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纱经编机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经编机的编织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压纱经编机编织机构中的成圈机构。
背景技术
压纱经编机通过压纱板上下运动机构中的压纱板作上升下降的往复运动,将部分纱线在织物表面形成明显的凹凸绣纹,从而增强织物表面的立体感。压纱板上下运动机构是压纱经编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动性能对织物表面的质量、整机的运转性能等有着重要影响。
现有压纱经编机的成圈机构,参见图3所示,包括转动地安装在经编机油箱内的传动主轴A,转动地安装在经编机机架上的槽针摆臂轴B和针芯摆臂轴C,和由所述槽针摆臂轴B驱动槽针运动的槽针运动机构,由所述针芯摆臂轴C驱动针芯运动的针芯运动机构,以及压纱板上下运动机构;所述压纱板上下运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传动主轴A上的凸轮101、凸轮输出杆102、直杆状的下摆臂103、第一连杆104、上摆臂105、连接杆106、导向轴107、导向套108和压纱板109,所述凸轮输出杆102的下端通过滚轮102a与所述凸轮101相抵,所述下摆臂103的左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槽针摆臂轴B上,下摆臂103的右端与第一连杆104的下端转动连接,凸轮输出杆102的上端通过销轴与直杆状下摆臂103的杆身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04的上端与上摆臂105的右端转动连接,上摆臂105的左端与连接杆106的上端转动连接,上摆臂105的杆身通过短轴110与经编机机架转动连接,连接杆106的下端与导向轴107的上端转动连接,导向轴107的轴身与导向套108滑动连接,压纱板109固定安装在导向轴107的下端。
这种结构的成圈机构,在工作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1)由于下摆臂103安装在槽针摆臂轴B上,即下摆臂与槽针运动机构共用一根旋转轴,导致槽针摆臂轴B负载过大,严重影响机器性能和成圈的可靠性;
(2)由于下摆臂103的旋转中心在其左端处,即在槽针摆臂轴B位置处,又由于凸轮输出杆102的上端与下摆臂103的杆身转动连接,从而导致下摆臂103的受力明显增大,在高速情况下,容易产生变形和发生断裂现象;
(3)由于下摆臂103的形状呈直杆状,这样使得下摆臂103与第一连杆104之间的压力角不合理,而且直杆状的结构还降低了该连杆机构的压纱板行程放大倍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减小槽针摆臂轴所受的冲击力和负载,提高经编机成圈编织的可靠性,并且能减小下摆臂的受力,能获得更为合理的压力角,且提高压纱板行程放大倍数的压纱经编机的成圈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一种压纱经编机的成圈机构,包括转动地安装在经编机油箱内的传动主轴,转动地安装在经编机机架上的槽针摆臂轴和针芯摆臂轴,和由所述槽针摆臂轴驱动槽针运动的槽针运动机构,由所述针芯摆臂轴驱动针芯运动的针芯运动机构,以及压纱板上下运动机构;所述压纱板上下运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传动主轴上的凸轮、凸轮输出杆、下摆臂、第一连杆、上摆臂、压纱摆臂、连接杆、导向轴、导向套和压纱板,所述凸轮输出杆的下端通过滚轮与所述凸轮相抵,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与上摆臂的右端转动连接,上摆臂的左端和压纱摆臂的右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一根短轴上,所述短轴转动地安装在经编机机架上,所述连接杆的上端与压纱摆臂的左端转动连接,所述导向轴的上端与连接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导向轴的轴身与所述导向套滑动连接,所述导向套固定安装在经编机机架上,所述压纱板固定安装在导向轴的下端,该成圈机构还包括一根与所述槽针摆臂轴相互平行、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支承轴,所述下摆臂呈三角形,所述凸轮输出杆的上端与下摆臂的左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下端与下摆臂的右上端转动连接,所述下摆臂的底端安装在支承轴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承轴的两端通过轴承转动地安装在经编机机架上,所述下摆臂的底端固定安装在支承轴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承轴的两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经编机机架上,所述下摆臂的底端通过轴承转动地安装在支承轴上。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下摆臂安装在与槽针摆臂轴相互平行、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支承轴上,即下摆臂不与槽针运动机构共用一根旋转轴,因此大大减少了槽针摆臂轴所受的冲击力和负载,提高了经编机成圈编织的可靠性,使经编机获得了更好的工作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润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润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939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环保建筑材料
- 下一篇:一种轻质的漂珠建筑保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