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式蒸汽蓄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95915.X | 申请日: | 2015-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0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吴金星;彭旭;栗俊芬;刘艳会;王明强;王超;尚晨阳;商成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20/00 | 分类号: | F28D20/00;B60P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1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蒸汽 蓄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汽蓄热器,尤其涉及蒸汽余热回收领域的一种安全高效的移动式蒸汽蓄热器。
背景技术
蒸汽在发电、加热物料等工业生产过程中是常用的热介质,在洗浴和采暖等生活过程中也是必需的热源。市场中生产蒸汽的主要设备是燃煤、燃气锅炉,而锅炉在生产蒸汽的同时会产生一定量的污染性气体,所以为了缓解环境污染问题,应尽量减少锅炉的使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工况变化,常常会剩余部分蒸汽,有些设备如反应器在运行中也会产生一定量的蒸汽,其他生产环节或工厂附近又找不到用汽的场所,因而只好把蒸汽白白排放掉。这样不仅浪费能源,而且还造成环境热污染及其他间接污染。因此,若能高效地回收这些蒸汽并运送给稍远一些需要蒸汽的场所,如宾馆、学校、洗浴中心等,既可将余热资源直接转变为经济效益,又可减少化石燃料消耗,从而减少CO2、SO2等污染性气体排放,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这是节约能源和控制环境污染的一条有效途径。
当前市场上的移动式蓄热器多数用于蓄存热水,蓄热量较少,运送的经济效益较差,也有少量移动式蒸汽蓄热器,但现有移动式蒸汽蓄热器存在如下问题:充汽过程噪音大,影响周围环境;运输过程中液面波动幅度大,存在安全隐患;同一台蒸汽蓄热器只能提供一种参数的蒸汽,难以满足用户的不同压力需求;结构复杂,组装不方便;充气速率和蓄热效率较低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噪音、结构简单、安全性高、投资少、实用性强、蓄热效率较高的移动式蒸汽蓄热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蒸汽蓄热器,包括牵引车和蒸汽蓄热罐,其特征在于,蒸汽蓄热罐固定在牵引车的拖车上;蒸汽蓄热罐的壳体由圆筒体和椭圆形封头组焊而成,所述壳体上装有进汽管、排汽管、压力表、可调安全阀、截止阀、磁翻板液位计、进出水管和人孔,其中磁翻板液位计安装在靠近车头的椭圆形封头上,进出水管安装在靠近车尾的椭圆形封头上;所述壳体内装有H型支管、减压器、降噪器、阻尼减震器、防震板和汽水分离器,进汽管和H型支管采用弧形结构连接,在进汽管和H型支管上均通过法兰连接减压器,在H型支管的所有管端均通过法兰连接降噪器,汽水分离器安装在排汽管的前端;整个壳体外表面包裹聚氨酯绝热层。
所述降噪器由三层同心套管组焊而成,三层同心套管的顶端保持平齐,并将内层管、中层管至外层管依次焊接在同一块圆形平板上,三层同心套管的另一端用一块圆环形平板将中层管与内层管及外层管之间的环隙焊接密封,相邻两层同心套管的直径相差10-20mm;在每层管的圆周上沿径向按错排方式均匀钻出圆孔,孔径为3-5mm,相邻孔距为10-20mm,相邻两层同心套管上的孔中心线相互错开。
所述减压器包括3-5层阻汽片,每层阻汽片上按错排方式钻出孔径为3-5mm圆孔,相邻孔距为10-20mm,相邻两层阻汽片上的孔中心线相互错开。
所述防震板为弓型,其圆弧形边缘焊接在蒸汽蓄热罐壳体内侧顶部,防震板最低点位于液面以下,且相邻两块防震板之间按不等距布置。
所述汽水分离器由一定数量的Ω圈杂乱无章地封装在一段管内,汽水分离器上端与排汽管下端采用法兰连接。
所述可调安全阀安装在蒸汽蓄热罐壳体上部,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设置起跳压力。
所述阻尼减震器包括减震弹簧及内、外套管,内、外套管长度均小于弹簧长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是高压蒸汽经过两级减压器和降噪器后喷射到水中,既能降低噪音,又能提高蒸汽和水的混合换热效率;二是防震片可以防止运输过程中液面剧烈波动,从而提高运输安全性;三是汽水分离器可以提高输出蒸汽的干度;四是可调安全阀可根据用户的压力需要来设置不同的起跳压力,既能满足用户的不同压力需求,又能提高蒸汽蓄热器的安全性;五是阻尼减震器对进汽管及H型支管具有支撑和减震作用;六是降噪器和减压器通过法兰和管道连接,既方便安装又便于清洗;七是进汽管与H型支管采用弧形结构连接,对管内蒸汽流动具有缓冲作用,避免蒸汽直接冲刷H型支管。
附图说明
图1是移动式蒸汽蓄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降噪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减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959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H型翅片管
- 下一篇:无动力式高效节水自然通风凉水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