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便携式电源制氢舱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97903.0 | 申请日: | 2015-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27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马学明;宋双;林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德邦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02 | 分类号: | C01B3/02 |
代理公司: | 沈阳技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05 | 代理人: | 张志刚 |
地址: | 110623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便携式 电源 制氢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为氢燃料电池配套的制氢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便携式电源制氢舱。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相机等各类微型便携电子设备的普及使用,使用制氢剂制氢结合燃料电池发电的微型便携电源也得到了更大范围的开发和应用。但现有产品制氢舱存在的问题是:制氢剂加入量和充电量之间没有直接对比关系供使用者参考,使用过程中,充电不能做到精确的随时启动和停止;最重要的缺欠是,充电过程中充电装置也不能任意移动翻转,只能水平放置使用,以免堵塞制氢舱氢气出口导致发电停止。这样就达不到日常便携应用,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性能和价值。另外就是产品的体积重量过大,同样达不到便携应用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便携式电源制氢舱,该制氢舱结构具有添加制氢剂,可便携移动和旋转,且体积小、重量轻、使用安全方便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智能便携式电源制氢舱,所述制氢舱包括制氢舱本体、上盖、能量仓和气体导出管;制氢舱本体呈长方体,上盖装设在制氢舱本体的一侧上部,能量仓上设有旋钮开关,气体导出管安装在制氢舱本体的正面位置;制氢舱本体和上盖通过螺纹连接,两者之间设有上盖密封圈,能量体装设在能量仓内呈密闭状,能量体的底部开有底孔,能量体底孔与能量仓底孔相通,能量体和能量仓通过螺纹连接,两者之间设有密封圈;气体导入管经连接螺钉固定在制氢舱本体上,气体导出管旋接在气体导入管及制氢舱本体上,中间夹装有导出管密封圈。
所述的一种智能便携式电源制氢舱,所述气体导入管的中心孔与气体导出管的中心孔同心。
所述的一种智能便携式电源制氢舱,所述气体导入管探入到制氢舱本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是:
1该制氢舱结构根据精确计算和实际校验,将制氢剂制成发电量固定的标准能量体单元。以定量标准的能量体作为发电量和制氢剂添加量之间的参考标准。
2该制氢舱结构将存放能量体的能量仓设计成具有自动添加结构,使用时只要旋转开关即可向制氢舱中添加制氢剂,方便快捷。
3为解决制氢舱制氢过程中不能任意移动旋转问题。将气体收集导出管的气体入口设计在制氢舱的几何中心,反应液体液位处于几何中心以下,只要添加反应液体时不超过液位线,制氢舱任意翻转液体都不会超过几何中心,也不会堵塞气体收集口,保障气路通畅。
4制氢舱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便携,可任意角度旋转,自动添加制氢剂优点,如果配合产氢速度快的新型制氢剂使用,更加方便快捷。非常适合用作微型燃料电池产品配套,推广使用后对氢能技术应用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制氢舱外形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制氢舱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体导出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制氢舱主要包括制氢舱本体,上盖,能量仓和气体导出管几部分。
其中主要的部件为:制氢舱本体1、上盖2、能量仓3、气体导出管4、 上盖密封圈5、能量体6、密封圈7、能量体底孔8、能量仓底孔9、液位透明线10、气体导入管11、导出管密封圈12、连接螺钉13。
上盖2装设在制氢舱本体1的一侧上部,能量仓3上设有旋钮开关,气体导出管安装在制氢舱本体1的正面位置;制氢舱本体1和上盖2通过螺纹连接,两者之间设有上盖密封圈5,能量体7装设在能量仓3内呈密闭状,能量体7的底部开有底孔8,能量体底孔8与能量仓底孔9相通,能量体6和能量仓3通过螺纹连接,两者之间设有密封圈7;气体导入管11经连接螺钉13固定在制氢舱本体1上,气体导出管4旋接在气体导入管11及制氢舱本体1上,中间夹装有导出管密封圈12。体导入管11的中心孔与气体导出管4的中心孔同心。气体导入管11探入到制氢舱本体1内。制氢舱本体1和上盖2通过螺纹连接,两者之间有密封圈密封,防止氢气泄漏。能量体6为一次性消耗品,能量体6和能量仓3通过螺纹连接,两者之间有密封圈密封。能量体有底孔供制氢剂流出,能量仓3也制有底孔。备用时开关处于“off”位,两个底孔位置错开,使用时将开关旋转到“on”位,两个底孔位置正对,制氢剂从能量体6底孔经能量仓3底孔流入制氢舱中。液位透明线10为加水指示线,加水不超过液位透明线10就不会影响气体导出。液位透明线10为制氢舱本体1上,制成从上至下的一条透明的垂直线,或当制氢舱本体1为透明材料的本体上刻划出的一条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德邦仪器有限公司,未经沈阳德邦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979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