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工位立式珩磨机床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98284.7 | 申请日: | 2015-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360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翁明刚;吴雨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新动脉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33/00 | 分类号: | B24B33/00;B24B33/10;B24B4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合专利事务所 50210 | 代理人: | 方红 |
地址: | 638500 四川省广***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工 立式 机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工位立式珩磨机床。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领域中,珩磨加工是一种使工件加工表面达到高精度、高表面质量、高寿命的一种高效加工方法,珩磨机床的珩磨杆圆周面上均匀设置多个油石,这些油石可沿珩磨杆的径向移动,珩磨杆转动对工件进行珩磨加工,可有效地提高工件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并减小Ra值。目前市面上的立(卧)式珩磨机床,无法在加工工件的过程中实时对工件的加工尺寸进行检测,对工件的加工精度质量检测,通常是待工件加工完成以后,机器停止工作,然后依靠人工采用测量工具来检测工件的加工尺寸,若尺寸出现偏差,要么对工件重新继续进行加工,要么工件报废,无法实时监控工件的加工质量,导致工件的生产加工效率低下,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产品质量极不稳定,产品报废率较大。现有的立(卧)式珩磨机床,通常只有一个加工工位,每次加工工件时,工件的装夹过程和加工过程都在该工位进行,在装夹工件时不能进行珩磨加工,在珩磨加工的过程中,又不能进行工件的装夹,无法实现在不停机状态下连续进行工件珩磨加工和装夹更换工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工位立式珩磨机床,其操作简单,加工连续性高,能实时检测工件加工尺寸,有效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工位立式珩磨机床,包括设置在立式珩磨机床的机架上的主轴箱,主轴箱滑动配合在机架上,主轴箱由伺服电机驱动上下运动,一主电机设置主轴箱上,主电机用于驱动主轴杆转动,主轴箱的主轴杆上同轴连接有向下延伸的珩磨杆,所述机架上设置一旋转工作台,所述旋转工作台沿360°均分出两个工位,其中第一工位对应珩磨杆,第二工位对应机架的操作口,两个工位上均设置有用于装夹工件的夹具座,所述主轴杆的轴心设有主轴杆气道,主轴杆气道的进气口位于主轴杆的圆周面上,主轴杆上滑动配合一配气座圈与进气口对应,配气座圈与主轴箱固定连接,所述珩磨杆的轴心设有珩磨杆气道,珩磨杆气道的出气口设于珩磨杆的圆周面,位于相邻两油石之间,所述珩磨杆气道与主轴杆气道连通,所述配气座圈的配气口分别通过第一输气管、第二输气管与稳定气源连接,所述第二输气管上设有用于检测稳定气源输出气压和主轴杆气道气压之间的压强差的气压检测机构,气压检测机构经CPU与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配气座圈的轴孔内壁上设有环形配气凹槽,环形配气凹槽通过配气口与稳定气源的第一、第二输气管连通。
所述配气座圈的上端、下端分别通过轴承与主轴杆配合,配气座圈的上、下端面上分别设有轴承盖。
所述进气口径向设置在主轴杆上,所述出气口径向设置在珩磨杆上。
所述旋转工作台的两个工位分别设有防护架,所述夹具座位于防护架中,防护架的上端设有供珩磨杆穿过的让位孔。
所述防护架内设有夹具座导轨,所述夹具座导轨固定在旋转工作台上,沿旋转工作台的径向延伸,外伸出旋转工作台圆周,所述夹具座滑动配合在夹具座导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新动脉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新动脉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982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