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碳酸钙立式研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98969.1 | 申请日: | 2015-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88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龙文凯;罗文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文凯 |
主分类号: | B02C7/04 | 分类号: | B02C7/04;B02C7/12;B02C2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2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酸钙 立式 研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碳酸钙立式研磨机,涉及碳酸钙研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研磨机的种类很多,我们主要介绍用于研磨石灰石、玻璃、陶瓷等的大型自动数控研磨机,传统研磨机磨盘与原料的接触面积太小不能达到充分研磨的效果,传统研磨机用的是摆线针轮,功率小、稳定性差,而且研磨盘容易损坏,传统的研磨机进料过程容易出现通料不畅的情况,所以现在需要一种能够充分研磨原料,寿命长且进料通畅的研磨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碳酸钙立式研磨机,结合传统石磨原理,将磨盘分为上磨盘与下磨盘,上磨盘与下磨盘咬合在一起,增加了研磨面积;原料通过喂料通道进入环形盛料盘中,再通过进料通道流入磨盘的磨膛中,均匀地分布在四周,通过电动机带动上磨盘转动,原料被磨成粉末,粉末通过上磨盘磨齿与下磨盘磨齿相互咬合以及相错出现的瞬间齿隙不断地进入磨齿再次进行多次研磨,原料经过多次的研磨后成为成品,成品通过八区斜线型磨纹的沟壑流向下磨盘的边缘处,随着上磨盘的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成品会掉落到底盘上,通过底盘上的筛孔流入出料通道,操作安全,设计精巧,采用对原料进行多次研磨的方式高效地完成研磨工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机壳,在机壳顶端安装有机盖;在机盖中心处固定有电动机;电动机通过转轴连接有上磨盘;上磨盘的进料口与进料通道的一端连接;进料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有倾斜设置的环形盛料盘;进料通道与环形盛料盘的最低处连接;环形盛料盘与上磨盘通过固定杆连接;环形盛料盘上方的机盖上安装有喂料通道;上磨盘下咬合有下磨盘;上磨盘与下磨盘相对表面的中心处有磨膛;上磨盘与下磨盘相对的表面有八区斜线型磨纹;下磨盘通过支撑柱固定在底盘上;底盘上表面的边缘处轴向方向上留有筛孔;底盘上均匀安装有多根支架;筛孔的正下方与出料通道连接。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下磨盘的上端面为锥形结构该锥形结构的锥角为130-160°;所述上磨盘的下端面与下磨盘的上端面相适应。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喂料通道弯曲处的弯曲角度均为钝角。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上磨盘与下磨盘均选用高锰钢ZGMn13。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出料通道为漏斗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结合传统石磨原理,将磨盘分为上磨盘与下磨盘,上磨盘与下磨盘咬合在一起,增加了研磨面积;原料通过喂料通道进入环形盛料盘中,再通过进料通道流入磨盘的磨膛中,均匀地分布在四周,通过电动机带动上磨盘转动,原料被磨成粉末,粉末通过上磨盘磨齿与下磨盘磨齿相互咬合以及相错出现的瞬间齿隙不断地进入磨齿再次进行多次研磨,达到充分研磨原料的效果;2、下磨盘的上端面为锥形结构该锥形结构的锥角为130-160°,所述上磨盘的下端面与下磨盘的上端面相适应,能够更有利的对原料进行切割研磨,更通畅的输送研磨成的粉末;3、环形盛料盘呈倾斜放置,可以保证原料通畅地流入进料通道;4、喂料通道弯曲处的弯曲角度均为钝角,有效地避免了下料不畅的问题;5、上磨盘与下磨盘均选用高锰钢ZGMn13,可以在对原料进行研磨的过程中充分硬化上磨盘与下磨盘,延长了使用寿命;6、出料通道为漏斗形能够更通畅的引导成品流出。
附图说明
图1是碳酸钙立式研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碳酸钙立式研磨机的剖视图。
图3是上磨盘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下磨盘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下磨盘的磨纹形状示意图。
图6是上磨盘和下磨盘的剖视图。
图中,1、机壳;2、机盖;3、电动机;4、上磨盘;5、进料通道;6、环形盛料盘;7、喂料通道;8、下磨盘;9、底盘;10、支架;11、出料通道;12、转轴;13、进料口;14、固定杆;15、磨膛;16、八区斜线型磨纹;17、支撑柱;18、筛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文凯,未经龙文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989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食品垃圾处理器复合刀盘
- 下一篇:电解单元、溢流电解装置及溢流电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