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层流等离子体发生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20299241.0 申请日: 2015-05-12
公开(公告)号: CN204795821U 公开(公告)日: 2015-11-18
发明(设计)人: 曹修全;余德平;姚进;苗建国;向勇;肖蒙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大学
主分类号: H05H1/34 分类号: H05H1/34;H05H1/28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610065 四川***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层流 等离子体 发生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层流等离子体发生器,属于热等离子体发生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业对热源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湍流热等离子体热源因其自身的缺点(射流短、噪声低、能量转换效率低、对空气的卷吸大、温度梯度大、可重复精度低等)已经很难满足诸多应用场合的要求。因此,为满足应用要求,急需一种具有射流稳定、高温区长、噪声低、能量密度高、对环境气体的卷吸少、轴向梯度小等优点的新型热源。层流等离子体作为具有该优势的少数热源,自其出现就得到了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极大关注。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潘文霞等人就对层流等离子体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提供了一种层流等离子体发生器结构。然而,层流等离子体虽然能很好满足诸多应用场合对热源的要求,但层流等离子体发生器设计困难,尤其是在当前缺少设计理论的情况下,很难设计出长时间稳定运行的层流等离子体发生器。查阅国内外文献及专利,仅有用于实验室的少数几种层流等离子体发生器结构被公开,并未成功应用于工业领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促进层流等离子体的工业化应用,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层流等离子体发生器,可长时间连续产生性能优异的层流等离子体射流,满足诸多场合对热源的苛刻要求。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层流等离子体发生器,主要由底座、阴极部分、进气环、阳极部分和紧固螺钉组成,所述的阴极部分由阴极座和阴极头组成,采用3~6个紧固螺钉与底座连接;所述的进气环内圆与阴极座配合,外圆与阳极座配合;所述的阳极部分由阳极座、阳极头和压紧端盖组成,采用3~6个紧固螺钉与底座连接。

所述的阴极座由阴极接线、阴极连接件和中心水冷管组成,阴极接线一端加工有水冷电缆接头,与电源阴极连接,且焊接有冷却水出水接头,并通过3~6组螺钉与底座固连,另一端与阴极连接件大圆端焊接为一体;阴极连接件小圆端在靠近大圆端处加工有进气环槽,另一端向内倒M3圆角,圆角面上均布3~10个Φ1~2mm与阴极连接件外圆面母线平行的小孔,并与进气环槽连通,形成进气通道;中心水冷管一端加工有螺纹与阴极接线连接,另一端加工有U型开口,冷却水通过中心管冷却阴极头,然后通过冷却水出水接头回流水箱。

所述的阴极头由阴极头座和钨极头组成,阴极头座一端外圆面上加工有螺纹与阴极座连接,且设计有密封圈槽,并配密封圈,另一端与钨极头镶嵌固连,内部加工有供冷却水流通的内圆孔;钨极头采用耐高温材料钨或其合金加工,由一锥面和与之相切的圆弧面构成,是电弧阴极的附着点。

所述的进气环采用聚四氟乙烯或陶瓷加工,防止阴阳极短路,各配合面采用过渡配合,在大圆端外圆面上加工有进气环槽,与阳极座形成密闭的进气通道,并均布3~10个Φ1~2mm的小孔与阴极连接件上的进气环槽连通,以均布工作气体,小圆端内圆面上均布3~6个直径为1mm的半圆进气孔,其轴心线与进气环轴心线呈8~15°角,以给工作气体一个小的旋向分量,促使阳极弧根在阳极头圆周面上的旋转。

所述的阳极座由阳极内壳、分水环和阳极外壳焊接组成,且在阳极座外圆面上焊接有进气接头、冷却水出水卡套和水冷电缆接头,在阳极内壳大圆端面均布3~6个螺纹孔,通过螺钉与底座固连;分水环大端圆环端面上分布6~12个直径为2mm的圆孔,冷却水从圆孔流入阳极头,冷却阳极头后回流水箱,且其小端为一个与阳极头冷却锥面锥角相同的圆锥面,以给冷却水一个沿锥面的速度,更好的冷却阳极头;阳极外壳大圆端面均布3~6个螺纹孔,通过螺钉压紧压紧端盖将阳极头与阳极座固连。

所述的阳极头由压缩段与稳弧段构成,压缩段压缩角为30~60°,稳弧段内径为2~8mm,两段间用圆角平滑过渡,工作时电弧从压缩段逐渐运动到稳弧段,并在稳弧段稳定运行;同时,阳极头的外圆面上加工有锥面冷却水通道和密封槽,并配备相应密封圈,以密封冷却水。

所述的底座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加工,依靠其自身的密封性能密封工作气体,且其外形可根据需要加工成圆形或方形。

所述的阴极头端面与阳极头内圆锥面距离小于2mm,以保证顺利引弧。

本发明所述的层流等离子体发生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992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