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尔夫球杆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00270.4 | 申请日: | 2015-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097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魏耀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哲贤 |
主分类号: | A63B53/00 | 分类号: | A63B53/00;A63B53/06;A63B102/3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尔夫球杆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高尔夫球杆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具有一杆多用功能且操作简易的高尔夫球杆结构,尤其涉及该结构的杆身、杆头、击球面及角度定位组件。
背景技术
高尔夫球是一种室外体育运动,其运动规则主要是由个人或团体球员以高尔夫球杆,将一颗小白球打进果岭的洞内,大部份的比赛为9或18个洞,使用杆数较少者获胜。
现有的高尔夫球杆的结构,包括有一杆身、一设于该杆身顶端的握把,以及一固定在该杆身底端的杆头,且杆头上设有单一击球面。当球员握持杆身而使杆头对准地面上的小白球时,该杆头的击球面与地面之间形成有一倾斜角度,改变该击球面的倾斜角度将会影响小白球被击出的抛射角度。因此,高尔夫球杆可区分为开球木杆(Driver-wood)、球道木杆(Fairway wood)、铁杆(Iron)和推杆(Putter)等。
然而,由于前述各款高尔夫球杆的杆头击球面的倾斜角度都不相同,导致当进行高尔夫球运动时,球员必需携带多款球杆,而造成负担沉重的情形。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特以其专门从事高尔夫球及其相关产品的生产、制造及设计的多年经验,进而研创出本实用新型,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高尔夫球杆结构,关于一种具有一杆多用功能且操作简易的高尔夫球杆结构,以改善上述先前技术中,现有的高尔夫球运动需要携带多款球杆而造成负担沉重的缺失。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高尔夫球杆结构,包含有一杆身、一设于该杆身顶端的握把,以及一设于该杆身底端的杆头,且杆头上设有至少一击球面;
该杆头枢置于该杆身底端,且杆头与杆身底端之间设有一角度定位组件,利用该角度定位组件将该杆头固定成任一转动角度,令该击球面能够随着该杆头转动呈现多种相异倾斜角度。
凭借上述,使用前可依据小白球所在的球场地形和环境,以徒手方式转动该杆身底端的杆头,以调整该击球面与地面之间的倾斜角度,并藉由该角度定位组件制动该杆头旋转,进而能够选择在任一倾斜角度定位该击球面,以适应球场地形、环境及球员的打击需求。据此,以达到上述一杆多用且操作简易的目的,进而大幅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角度定位组件包含多个设于该杆身底端且位在该杆头的转动轴心外围的第一定位部,以及一设于该杆头上且能够对接任一第一定位部的第二定位部。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杆身底端具有一接触该杆头的第一接触面,该杆头上具有一接触该第一接触面的第二接触面,该第一接触面经由一转轴枢接该第二接触面,该第一定位部包含一设在该第一接触面上且位于该转轴外围的第一定位孔,该第二定位部包含一设在该第二接触面上且位于该转轴外围的第一定位杆。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第二接触面上设有一第一容置孔,该第一定位杆活动配置于该第一容置孔内,且第一容置孔内壁与第一定位杆之间,设有一可驱使该第一定位杆弹性插入该第一定位孔的第一弹性器。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第一容置孔通往该杆头外壁相反于该第二接触面的位置,且第一定位杆往相反于该第二接触面的方向延伸形成一显露在该杆头外壁的第一拉动部。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杆身包含能够相互套接的一外套管及一内杆,且外套管与内杆之间设有一长度定位组件,该内杆顶端能够缩入及伸出于该外套管底端而调整该杆身呈现多种相异长度,并利用该长度定位组件将该外套管与内杆固定成任一长度。如此,使用时可以球员需求来调整杆身的长度。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长度定位组件包含多个间隔设置于该内杆外壁的第三定位部,以及一设于该外套管内壁且能够对接任一第三定位部的第四定位部。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第三定位部包含一设在该内杆外壁的第二定位孔,该第四定位部包含一设在该外套管内壁的第二定位杆。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长度定位组件包含有一设在该外套管上的座体,该座体内设有一第二容置孔,且第二容置孔经由该外套管上的一通孔连通该第二定位孔,该第二定位杆活动配置于该第二容置孔内,且第二容置孔内壁与第二定位杆之间,设有一可驱使该第二定位杆弹性插入该第二定位孔的第二弹性器。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第二容置孔通往该座体外壁相反于该外套管的位置,且第二定位杆往相反于该外套管的方向延伸形成一显露在该座体外壁的第二拉动部。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内杆上设有一行程槽,该外套管内壁设有一滑设于该行程槽内的导引部。该导引部设于该座体上且延伸至外套管内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哲贤,未经林哲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002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卡箍弯形工装及卡箍双耳成型模具
- 下一篇:一种具有模组结构的成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