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工湿地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00343.X | 申请日: | 2015-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030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吴小明;吕文斌;陈荣力;何贞俊;王建平;苏波;潘文慰;穆守胜;杨聿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4 | 代理人: | 林俭良;张秋红 |
地址: | 510611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湿地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湿地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潮汐动力运行的人工湿地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对于水体已经不满足于仅仅保证水安全的要求,也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水生态和水景观,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生态污水净化处理方法,因其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其本身也具有占地面积大,管理不便和易受到病虫害等缺点。
在现有建成的人工湿地中,有相当多修建于感潮区域,这些湿地由于本身运行动力要求不高,往往忽视动力设计,在建设中花费大量工程措施和人工动力用于污水收集,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自然潮汐动力运行的人工湿地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人工湿地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湿地单元,所述湿地单元包括对引入水流进行初级沉淀处理的引水区、对经初级沉淀处理的水流进行水质处理的功能区、以及将经水质处理后的水流引出的退水区,所述引水区、功能区和退水区依次相连通;
所述引水区包括沉砂池以及与所述沉砂池连通、将水流引至所述沉砂池内的引水口,所述引水口在高度上低于水流的高潮位;
所述退水区包括退水口,所述退水口在高度上高于水流的低潮位。
优选地,所述引水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引水口处的拦污格栅。
优选地,所述沉砂池的出口连通所述功能区,该出口处设有控制进入所述功能区水量的渗透带。
优选地,所述退水区还包括防止水流倒流的单向拍门,所述单向拍门设置在所述退水口处。
优选地,所述功能区包括数个净化单元。
优选地,多个所述湿地单元在水平方向上依次连接。
优选地,前一个所述湿地单元的退水区与相邻的后一个所述湿地单元的退水区相接;或者,前一个所述湿地单元的退水区与相邻的后一个所述湿地单元的退水区为同一个。
优选地,前一个所述湿地单元的引水区与相邻的后一个所述湿地单元的引水区相接;或者,前一个所述湿地单元的引水区与相邻的后一个所述湿地单元的引水区为同一个。
优选地,多个所述湿地单元平行排布。
优选地,多个所述湿地单元以梯田方式垂直组合,每一所述湿地单元位于所述高潮位和低潮位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湿地系统,无需人工或其它动力辅助,完全依靠潮汐动力运行。在湿地单元中,在高潮位时水流自动通过引水口进入引水区,经处理后通过退水区流出湿地,节省资源投入及建设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可根据局部水域污染特点对功能区进行针对性调整以净化水流,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实际地形、景观等不同要求)进行多个湿地单元的组合,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人工湿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人工湿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人工湿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人工湿地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湿地单元10,每一湿地单元10均为人工湿地。湿地单元10包括对引入水流进行初级沉淀处理的引水区1、对经初级沉淀处理的水流进行水质处理的功能区2、以及将经水质处理后的水流引出的退水区3,引水区1、功能区2和退水区3依次相连通。
其中,引水区1包括沉砂池11以及与沉砂池11连通的引水口12,引水口12将水流引至沉砂池11内,水流在沉砂池11内进行初级沉淀。该引水口12在高度上低于水流的高潮位20(参考图3中所示),从而在高潮位20时,水流能够自动通过引水口12进入引水区1,再依次流通至功能区2和退水区3,实现自动运行;在水流潮位降至引水口12的高度以下时,水流的引进停止,实现自动停止运行,无需人工或其它动力辅助。
沉砂池11的出口连通功能区,经过初级沉淀处理后的水流经过该出口流至功能区2。该出口处设有渗透带13,用于控制进入功能区2的水量,还可对水流进一步过滤。渗透带13可由多孔物质填充制成,具体的多孔物质可采用当地所具有的材料如蚝壳等实现。
引水区1还包括设置在引水口12处的拦污格栅14,用于拦截大粒径漂浮物和悬浮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003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箱的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拉链结合力测试用的固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