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加强须条立体控制的集棉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02609.4 | 申请日: | 2015-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258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倪俊龙;胡胜伢;汪伟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5/72 | 分类号: | D01H5/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6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加强 立体 控制 集棉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器材,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加强须条立体控制的集棉器。
背景技术
集棉器虽小,但作用很大,其作用在于收缩须条宽度、减小加捻三角区,使须条在比较紧密的状态下加捻;利用加装在集合区内的集棉器对牵伸后的须条进行集束的纺纱方法,可取得类似于采用气流集束等集束技术的紧密纺纱技术一样的减少成纱毛羽的效果。而纺织企业现有的集棉器由于厚度薄,相应的其距上下销组成的钳口距离较长,作业时导致须条不能快速的进入整束通道;另外现有集棉器只能实现须条两侧整束;上述原因直接造成成纱质量不高,毛羽多,降低了企业生产效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实现须条全角度、高效率整束的用于加强须条立体控制的集棉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加强须条立体控制的集棉器,包括“π”形支撑杆,所述“π”形支撑杆两端镜像设置有实心集棉器块,所述实心集棉器块底部分别设置有导槽;所述实心集棉器块外侧的“π”形支撑杆上分别设置有定位卡。本实用新型的“π”形支撑杆固定于摇架卡簧上,其两端的实心集棉器块置入前牵伸区,作业时须条在导槽内行进并经其整束,整束后的须条再导入下道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实心集棉器块相对以往产品增加了厚度,在不改变其它设置的前提下直接缩短了须条进入导槽的距离,须条快速进入整束通道,大幅提高整束去羽的效果;再者实心集棉器块对须条实现了全角度整束,整束去羽效果更优化。
优选的,所述导槽前置有半喇叭状开口、后置有“n”形开口。其方便须条的快速导入,提高整束去羽效率。
优选的,所述半喇叭状开口至“n”形开口的腔室由大至小渐进设置。其便于须条由粗及细快速整束,大幅降低成纱毛羽。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不改变原纺织设备结构的前提下实现纺纱效率及成纱品质的大幅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B向视图;
图3是图2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加强须条立体控制的集棉器,包括“π”形支撑杆1,所述“π”形支撑杆1两端镜像设置有实心集棉器块2,所述实心集棉器块2底部分别设置有导槽4;所述实心集棉器块2外侧的“π”形支撑杆1上分别设置有定位卡3。
所述导槽4前置有半喇叭状开口4b、后置有“n”形开口4a。
所述半喇叭状开口4b至“n”形开口4a的腔室由大至小渐进设置。
作业时,须条由钳口导出并快速进入半喇叭状开口4b,须条持续行进直至在“n”形开口4a处导出并进入下道装置,须条行进的过程即实现整束。由于实心集棉器块2相对于以往使用的普通集棉器减少了中空孔,这确保了须条行进过程中对其上方也实施高效整束去羽,本技术特征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普通集棉器未见的。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实现须条整束去羽的效率的大幅提升,而且成纱品质也大幅提高,其适于纺织企业大范围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026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身的前部结构
- 下一篇:用于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