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插水稻无土育秧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02874.2 | 申请日: | 2015-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66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祥;李刚华;丁艳锋;王绍华;刘正辉;唐设;李小春;邢晓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杨秀丽 |
地址: | 210095 江苏省南京市溧***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无土 育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育秧方法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机插水稻无土育秧板。
背景技术
当下,国内熟知的水稻机械化移栽育秧技术主要为毯状苗育秧和近年兴起的钵苗育秧技术,相关技术均已成熟。但是,以上水稻育秧方式都是以土壤或者新型基质为育秧介质依托塑盘进行育秧,一方面,装有秧土的秧盘重5kg左右,起秧运秧及秧土的准备、拌肥、贮存等农事操作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而且易对秧块及秧苗造成伤害;另一方面,秧盘规格均为28×58cm2,在机插过程中插秧机需要不停的装秧,限制了插秧机的工作效率(董守成,秧盘露天育秧方法,中国专利,2010101813294;张洪程等,钵体毯苗的育秧方法,中国专利,2013102901807;李国生等,一种新式机插秧育秧方法,中国专利,2014102988218)。
为节省劳力投入、提高工作效率,日本学者曾尝试以无土栽培技术为核心的长毡式(Long-mat)育秧技术,国内学者也已开展了相关研究。与传统毯状苗和钵苗相比,长毡式育秧技术主要有以下特征:(1)长毡式育秧完全摒弃了传统秧苗培育需要的泥土(基质),以无纺布作为育秧介质,实现了秧苗的轻量化及搬运的高效化;(2)长毡式育秧采用水培的方法为秧苗提供养分,加强了人为对于秧苗的调控能力,增加了秧龄弹性;(3)长毡式育秧改变了传统长方形短块(0.28m×0.58m)的形式,而是成为了长度为3-6米的秧苗卷(long-mat seedlings),机插大田时减少了每台插秧机的配套人工数,大大提高了机插效率。但日本学者研究所用育秧装置为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Kohei TASATA.Raising and Transplanting Technology for Long Mat with Hydroponically Grown Rice Seedlings.日本农业研究季刊.1999:33(1),31-37),国内学者研究用育秧装置为PVC材料或大理石制作而成(丁艳锋等,水稻水培育秧装置.中国专利,2011202228872),其育秧装置费用投入均较大;同时,其育秧需在大棚内进行,在国内不适宜大范围推广应用,尤其是欠发达地区。
此外,国内外学者研究均表明,水稻产量都有随着移栽秧龄增大而下降的趋势,可见小苗移栽的优势及潜力(沈建辉,2006;张洪程,2010;Pasuquin,2008)。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受到秧苗盘根力的影响,小苗移栽散盘散秧率高,而不能满足起秧、运秧、机插等农事操作,因而严重的制约了小苗移栽的发展。同时,杂交稻由于播种量少导致盘根力较低,使秧苗根系不能盘结成块,已经成为了限制杂交稻机插推广应用的重大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插水稻无土育秧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插水稻无土育秧板,该育秧板包括三层,无土育秧介质层,无孔地膜层3和秧板层1,其中,无土育秧介质层包括黑色纺黏无纺布6、稻壳5、纺黏无纺布4。
秧板可为平整的任一吸水性材料,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为降低成本,减少人力投入,直接以经过平整的秧田作为秧板,只是作为支撑作用,并不对稻谷生长有何影响。秧苗全部盘根于无土育秧介质层。
2.上述1所述的机插水稻无土育秧板,其中,黑色纺黏无纺布6的密度为15-20g/m2,稻壳厚度为2.0cm-2.5cm,纺粘无纺布4的密度为20-25g/m2。
3.上述1提供的机插水稻无土育秧板,其中,无土育秧介质层和无孔地膜层3长宽相等;使用时,将该无土育秧介质层和无孔地膜层3直接放置于秧板上,宽2-3cm,长300cm的硬质框架7位于秧板边缘,防止水分或者营养液流失。
4.上述1提供的机插水稻无土育秧板,其中,所述秧板规格宽为60cm-150cm,畦长根据预留秧田实际状况调节。
5.上述1提供的机插水稻无土育秧板,其中,所述秧板之间留宽20cm-30cm、深15cm的排水沟。
有益效果:
1.与传统营养土(基质)育秧相比,本实用新型完全摒弃了传统育秧方法所采用 的营养土(基质),而采用无纺布+稻壳+无纺布或者无纺布+稻壳做为育秧介质,秧块长度可达3-6m,但质量仅为常规营养土(基质)秧块重的1/4-1/6,减轻了秧苗搬运过程中人力、机械的投入,同时使机插效率得以有效的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028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电价峰谷差的智能家居微网系统
- 下一篇:基于双向Cuk电路的电压平衡器